卓偉
民主黨昨日發起遊行,要求行政長官梁振英下台,遊行主要是為周三在立法會提出不信任動議而造勢,警方估計參與遊行只有三百多人。事後民主黨指沿路亦有市民加入,與預期的一千人接近,認為是反映梁振英即使明日會到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亦得不到市民的信任云云。民主黨大力催谷的「倒梁」遊行,社會反應異常冷淡,參與的大多是民主黨黨員及其支持者,示威變成示弱,反映「倒梁」行動缺乏民意支持。反對派「倒梁」的政治目的太過明顯,在本港要處理的經濟民生問題千頭萬緒之際,「倒梁」注定不得人心。
近日反對派全力策動「倒梁」三部曲,在立法會內引用《特權法》調查、提出不信任動議以及計劃啟動彈劾案,攻勢一波接一波;在社會上,反對派各政黨亦全面集結,發動遊行示威對特區政府施壓,民主黨事前信心滿滿,認為在目前的政治形勢下,遊行可望集結人氣,為之後的「倒梁」行動立威造勢。然而,市民卻大潑冷水,原因是反對派把錯了社會脈搏,「倒梁」完全是缺乏民意基礎。
首先,梁振英及其問責團隊,在上任後席不暇暖,四方奔走,為解決本港的經濟民生問題籌謀:推出長者生活津貼、重啟扶貧委員會、推出連串樓市調控措施等,反映政府急市民所急,得到愈來愈多市民的肯定。中大亞太研究所11月份調查結果顯示,特首梁振英評分持續上升,較10月份升0.6分;在港大民調中梁振英的評分仍回穩至52.3分。超過5成的民意評分,持續上升的民望勢頭,正說明梁振英近期推出的政策得到市民肯定,特別是調控樓市措施更顯示新政府的決心,試問有哪個地區的政府首長評分超逾5成的情況下,反對黨仍然會要首長下台?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不會得到市民認同,反而會被批評為阻礙施政,唯獨是香港的反對派一意孤行「倒梁」,這說明有關行動並非出於社情民意的研判,而是出於別有用心的考慮。
「倒梁」不得人心
反對派主要針對的是梁振英在山頂大宅的僭建問題,在事件中梁振英確有疏失,但卻是無心之失,現在他已經道歉了、僭建物拆除了,資料交代了,反對派還想怎樣?就是因為無心之失便要行政長官下台,然則特區政府豈非人人自危,還有誰人可符合反對派的高標準?更離譜的是,反對派對官員定下極高的標準,察察為明,但對自身卻是雙重標準,多名反對派議員都被揭發家中有僭建、梁國雄領取8萬多元薪津還要死霸啟業h公屋,反對派為什麼不反躬自省,向社會大眾道歉?他們什麼也沒做,現在卻儼然站在道德高地批評積極善後的人,這是什麼道理?這是反對派典型的雙重標準。事實上,就是民主黨自己做的民調也顯示,只有4成人支持民主黨提不信任動議,連自己做的民調也不認同提出不信任動議,民主黨還要發起「倒梁」遊行,這不是自打嘴巴,就是罔顧民意。
固然,梁振英推出的政策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滿意,但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梁振英及其團隊確實是有心做事,有心解決本港種種社會矛盾,這是值得肯定的。現在梁振英的新政才剛推出,反對派就拿著僭建事件糾纏不休,甚至要發起「倒梁」行動,只會令本港陷入內耗之中,試問梁振英還如何集中精力施政?市民求變之心是很明顯的,他們都期望新政府有新氣象,也希望能夠給新政府更多的時間及空間施政,這是反對派策動「倒梁」行動不得人心的主因。反對派應汲取當年「五區公投」、「紫荊花革命」等行動慘敗的教訓,不要繼續扯政府後腿,否則只會「倒梁」不成,反受到民意的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