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借鏡」——台灣政府給予哪些扶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張永達的《微顫——交響樂版》

邱志勇(策展人):政府越來越重視新媒體藝術這種創作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包括「國科會」、「文化部」現在都願意撥出資源——撥預算去舉辦比賽、展覽,同時包括培養策展人和藝術家。譬如一筆資源下來,大概幾千萬元新台幣,就會統籌運用在像徵件比賽這種活動上:徵創作人、徵策展人。因為我長期也做相關比賽的評審,會眼見年輕世代中許多人來投件。那麼這筆政府預算,最終就會幫助年輕人切實發揮他們的想法和理念。

葉廷浩(藝術家):通過前輩的努力,我們有時雖然不完全是從政府那裡得到資源——像台北藝術中心這種ROT組織會給我們支持,但我們至少有一些資源,去專心做我們心目中的新媒體。比例上大概一半一半,官方給予一半支持,我們自己再負擔一半。

張永達(藝術家):台灣的整體環境,這幾年有相當程度的積累,補助也好,空間也好,相較於國外藝術家,其實台灣的藝文補助已比較充足——但重點是怎樣整合和充分利用、協調這些資源。現在比較欠缺的反而是營運和規劃。

 例如台灣如果有一個建築公司想做都市更新,想更新出一部分空間,給藝術家和藝文單位使用,去活絡當地的藝術氣息,那便需要很好的規劃。補助方面是夠的,但某種程度應該做得更好——因為目前的補助政策有戶籍、地址的限制。像我住在台北,但戶籍不在台北,我向台北市文化局申請補助時,便面臨許多限制。而我戶籍所在的台中南投,當地文化局並無相關補助政策。

相關新聞
拿甚麼推動「視覺藝術」?(上) (2012-12-18) (圖)
「他山之石」:台灣的「視野」 香港的「缺席」 (2012-12-18) (圖)
「借鏡」——台灣政府給予哪些扶持? (2012-12-18) (圖)
「借鑒」——尚有哪些不足之處? (2012-12-18) (圖)
回望本土:從「物質」與「藝術」的互動談起 (2012-12-18) (圖)
飛利浦之聲 改變古典音樂的半世紀 (2012-12-14) (圖)
雷雨和拉威爾 (2012-12-14) (圖)
巴士也藝術——張址鍵談本港藝術巴士 (2012-12-11) (圖)
創作對談:蘇五雲的「無為人生」 (2012-12-11) (圖)
視覺推介:村上隆「花和骷髏展」 (2012-12-11) (圖)
全新《胡桃夾子》陪你過聖誕! (2012-12-07) (圖)
敢觀舞台:劇場衝擊邊界 (2012-12-07) (圖)
「有話要說」:擁抱希望的樂觀情懷 (2012-12-04) (圖)
藝術家王能濤 (2012-12-04) (圖)
《向前看沒什麼大不了》 (2012-12-04) (圖)
《從小有理想》 (2012-12-04) (圖)
《流年日誌 no.36》 (2012-12-04) (圖)
《流年日誌 no.18》 (2012-12-04) (圖)
創作對談:《記憶載睇》:舊信封的新意 (2012-12-04) (圖)
視覺藝訊:第八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在杭頒獎 (2012-12-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