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永達的《微顫——交響樂版》
邱志勇(策展人):政府越來越重視新媒體藝術這種創作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包括「國科會」、「文化部」現在都願意撥出資源——撥預算去舉辦比賽、展覽,同時包括培養策展人和藝術家。譬如一筆資源下來,大概幾千萬元新台幣,就會統籌運用在像徵件比賽這種活動上:徵創作人、徵策展人。因為我長期也做相關比賽的評審,會眼見年輕世代中許多人來投件。那麼這筆政府預算,最終就會幫助年輕人切實發揮他們的想法和理念。
葉廷浩(藝術家):通過前輩的努力,我們有時雖然不完全是從政府那裡得到資源——像台北藝術中心這種ROT組織會給我們支持,但我們至少有一些資源,去專心做我們心目中的新媒體。比例上大概一半一半,官方給予一半支持,我們自己再負擔一半。
張永達(藝術家):台灣的整體環境,這幾年有相當程度的積累,補助也好,空間也好,相較於國外藝術家,其實台灣的藝文補助已比較充足——但重點是怎樣整合和充分利用、協調這些資源。現在比較欠缺的反而是營運和規劃。
例如台灣如果有一個建築公司想做都市更新,想更新出一部分空間,給藝術家和藝文單位使用,去活絡當地的藝術氣息,那便需要很好的規劃。補助方面是夠的,但某種程度應該做得更好——因為目前的補助政策有戶籍、地址的限制。像我住在台北,但戶籍不在台北,我向台北市文化局申請補助時,便面臨許多限制。而我戶籍所在的台中南投,當地文化局並無相關補助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