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作對談:蘇五雲的「無為人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蘇五雲為中環中心地庫的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繪製了全港最大的一連三幅室內畫「心靈旅途」。

 古語有云:「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無為便有為。」深受老子哲學影響的本地街頭藝術畫家蘇五雲(Grand)的前半生正是從「有為」到「無為」的寫照─於70年代由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設計系畢業後,即投身廣告界,曾經是廣告界紅人。經歷金融風暴經濟低潮後,他看盡人生百態,於5年前開始於街頭畫畫,延續兒時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上個月於Citywalk荃新天地圓滿完成展出的「心靈旅途」畫作複本,正正反映出這種「無為」的心靈寫照。蘇五雲將西方的油畫及傳統中國的水墨畫融合在一起,創作出「心靈旅途」,用上地拖、掃把為工具,先揮灑水墨作鋪墊,後以西方油彩覆蓋,加強色彩,強化效果,令顏色對比更清晰及整體更富層次感。今次我們便與藝術家一起,感受他心靈上的平靜,以及他對「無為人生」的生命追求。

「心靈旅途」畫作的創作概念是?

Grand:「心靈旅途」這個名字暗藏了「生命旅途」的意思,我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繁囂的社會、工作環境,經常承受各方面的壓力,需要有一個寧靜的地方去放鬆及抒發。在繪畫「心靈旅途」前,我曾經到訪中環中心地庫,有感地庫中不少標示都提到各種病痛,如:「癌症」、「心臟病」等,感覺沉重且不開心,同時認為市區重建局將中環地區建立不一樣的社區,成功匯集各個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建造成社區機構聯盟的構思,為有需要人士帶來關愛及支援,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相符合,便向市區重建局大膽提議以西方油畫結合中國的傳統水墨,畫一幅描繪出《蘇幕遮》一詞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深邃而遼遠景致的壁畫,期望畫中的大自然意境能夠讓大家有一種走進河山大川的感覺,因為我相信只要做到「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人就會快樂。我希望觀賞者能夠看著畫,反思自己的人生,靜靜聆聽內心的聲音,令身心都得到舒緩。

怎樣結合西方油畫及中國的傳統水墨?

Grand:中國水墨是我作為中國人的基礎,它給人的感覺較傳統,西方油畫給人的感覺較科學,現代感較重,兩者結合不但能夠擴大創作空間,更可互補不足。繪畫有分「有為」及「無為」,我的作畫風格一向以「無為」為本──不以實體為描繪對象,在作畫時只想主題,然後跟隨自己的心思及意念去走,畫出一種感覺,帶出一種「天人合一」的意境;相反,若繪畫「有為」,我認為免不了會有堆砌,會開始猜想觀畫者或市場的反應,作品不再真正的由心而發。繪畫要做到隨心所欲,就好像在繪畫「心靈旅途」時,用水墨及油彩在畫紙上揮灑,讓顏料自由走動。

九寨溝景色給你怎樣的創作靈感?

Grand:今次的作畫靈感源於色彩繽紛的九寨溝景色,九寨溝的景色給人一種無拘無束甚至靜止的感覺,就好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描寫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景象一樣,從「氣象萬千」又可聯想到《蘇幕遮》一詞中「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景致,走進去就好像會迷失於夢幻的仙景中。其實九寨溝的景色是難以用水墨畫出來,我以范仲淹的詞為壁畫的基礎,帶出一種逍遙自在的感覺,令人恍如置身仙境中。對我來說,九寨溝景色是一種媒介,去讓觀賞者明白那種與世無爭、與大自然相感應的感覺。 ■文:Jasmine

相關新聞
巴士也藝術——張址鍵談本港藝術巴士 (2012-12-11) (圖)
創作對談:蘇五雲的「無為人生」 (2012-12-11) (圖)
視覺推介:村上隆「花和骷髏展」 (2012-12-11) (圖)
全新《胡桃夾子》陪你過聖誕! (2012-12-07) (圖)
敢觀舞台:劇場衝擊邊界 (2012-12-07) (圖)
「有話要說」:擁抱希望的樂觀情懷 (2012-12-04) (圖)
藝術家王能濤 (2012-12-04) (圖)
《向前看沒什麼大不了》 (2012-12-04) (圖)
《從小有理想》 (2012-12-04) (圖)
《流年日誌 no.36》 (2012-12-04) (圖)
《流年日誌 no.18》 (2012-12-04) (圖)
創作對談:《記憶載睇》:舊信封的新意 (2012-12-04) (圖)
視覺藝訊:第八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在杭頒獎 (2012-12-04) (圖)
閑逛「自由野」 飽覽音樂小宇宙 (2012-11-30) (圖)
上海國際藝術節落幕 青年藝術家受關注 (2012-11-30) (圖)
聆賞兩位女傑 (2012-11-30)
「我們的面孔」用傳統攝影技術探索「存在」命題 (2012-11-27) (圖)
創作對談:《女遊目》展示韓國女性藝術家視野(一) (2012-11-27) (圖)
視覺推介: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2012-11-27) (圖)
視覺推介:以色列藝術家Elad Lassry新作展 (2012-11-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