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有話要說」:擁抱希望的樂觀情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今年踏入五十歲的王能濤,和生於七十年代的大多數人一樣,用青春見證了整個時代的變遷。1988年畢業於北京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他,一直在北京生活及工作,作品曾在國內外多次大型展覽中展出。《有話要說》則已是他第三次前來香港舉辦個展。

 這次展覽中,包括了他近年的諸多作品,我們也可以同時欣賞到他橫跨素描、油畫、版畫與雕塑門類的創作形式。而他創作的最大特點,則是所有作品都在「說著話」,且沒有隱晦色彩。他的作品總是希望能把自己心中惦記的、腦中構想的、口中要傾吐的,盡力在畫布上顯現出來。所以某種意義上,他的作品就是他個人的宣傳畫。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圖片由精藝軒畫廊提供

 王能濤的作品,顯然會讓上一代人倍感親切,雖然都是新創作,所表達的主題卻往往讓人憶記從前的舊現象。他有他的冒進性構思,但那些畫作中的「暢所欲言」放在今日來看,則更像是一種帶有理想主義的懷舊心境。

 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幾乎每幅畫中都配有文字(口號),藝術家想表達甚麼,簡單明瞭一目了然,形式上則很像上個世紀的宣傳畫,不過這當然是王能濤的「新宣傳畫」,創作時間從十幾年前到近兩年的新作不等。其中較為有特點的《流年日誌》系列中,藝術家表達了他的「新烏托邦」情懷。「應該說是一種很積極的心態,我想超越人們過往對苦難的一些理解。」雖然「新宣傳畫」中仍然可以見到口號,但已經和當年的「標語」完全不同。

 譬如他作品中的《向前看,沒甚麼大不了》,想要表達的正是一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意識。「我想超越過去畫文革時期作品裡人們的那種苦難印象。」他希望人們看到他的作品能感受到一種真正的樂觀精神,「不要再活在往日的仇恨和陰霾之中,不要被鎖在那個時代的困地之中。」因為一切都沒甚麼大不了。王能濤想表達的概念實際上很簡單,當然觀眾可以往深裡去理解,但他最想傳達的是:「這個國家走過了百年屈辱的歷史,又從文革一路走到如今的改革開放,種種的磨煉和痛苦,都沒甚麼大不了。」

 過去已經是過去,向前看才最為重要。從王能濤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直接讀解到這種樂觀應對現實的精神,他希望更多人相信,希望永遠會在前面。「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所以更要懷有希望。」

人沒有理想,會失去更多

 有心的本地觀眾並不會陌生於這位藝術家獨特的詮釋方式,早在2004年,他的作品便已登陸香港,而近幾年創作的作品則更多體現出「時代在變,畫面上的文字也在變。」近兩年,他畫了一些以希望工程為主題的作品,也嘗試著更多探討「從此遠去、從頭再來」的主題。他說:「對我而言,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用各種形式傳達我骨子裡的想法。」

 王能濤最想表達的,始終是從過去到現在、從「新」到「舊」交替後人內心的嬗變。「我們這一代人其實都挺理想主義的。」而他更認為理想的重要性就在於「人如果沒有理想,會失去更多東西。」

 「這個國家實際上有很多有理想的人,他們也在做著很有希望的事。」王能濤認為,人們需要知道過去的痛苦是從哪裡來的,但是更應該意識到,有許多人在用真誠的心意,愛著這個國家和這個時代,他用他的作品去呈現的,也是這樣一種實實在在的令人充滿希望的精神,按他的話說,是「對未來幸福的一種承諾。」

 有些藝術家會刻意去尋找痛苦,但王能濤覺得,好就是好,不需要刻意再去深挖痛苦。「我覺得過去那些年裡的痛苦足夠多了,現在是時候消化、吸收一下痛苦,從中提煉出對生活有意義的東西了。」即使是在曾經最痛苦的時代中,人也必須從中尋找希望。「否則,整個心態就會變得很扭曲。」王能濤說「你看文革中那些活下來的人,其實他們都是帶著希望、愛、美好的精神力量,一路支撐著走過來。」

 香港對王能濤的意義是特別的。他曾經專門畫過一幅《我愛香港》,表達自己對香港的感情。「香港人的心態,有一種很真誠、純粹的東西,很美好。我們內心往往在尋找那種坦誠、直接、彼此對話,而這些我能在香港找到。」他認為反而是在當下的內地,人們有時會忙於掙錢而疏於保持內心平和,或許從心態上就會表現得較為急躁,這一點可以向香港借鏡。

 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失去內心的希望、純凈、樂觀和對生活的深愛——而這,就是王能濤的「有話要說」。

《有話要說——王能濤作品展》

時間:12月6日至12月24日  周一至周六 上午11時30分至晚上7時30分

地點:精藝軒畫廊(中環卑利街五十號地舖)

相關新聞
「有話要說」:擁抱希望的樂觀情懷 (2012-12-04) (圖)
藝術家王能濤 (2012-12-04) (圖)
《向前看沒什麼大不了》 (2012-12-04) (圖)
《從小有理想》 (2012-12-04) (圖)
《流年日誌 no.36》 (2012-12-04) (圖)
《流年日誌 no.18》 (2012-12-04) (圖)
創作對談:《記憶載睇》:舊信封的新意 (2012-12-04) (圖)
視覺藝訊:第八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在杭頒獎 (2012-12-04) (圖)
閑逛「自由野」 飽覽音樂小宇宙 (2012-11-30) (圖)
上海國際藝術節落幕 青年藝術家受關注 (2012-11-30) (圖)
聆賞兩位女傑 (2012-11-30)
「我們的面孔」用傳統攝影技術探索「存在」命題 (2012-11-27) (圖)
創作對談:《女遊目》展示韓國女性藝術家視野(一) (2012-11-27) (圖)
視覺推介: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2012-11-27) (圖)
視覺推介:以色列藝術家Elad Lassry新作展 (2012-11-27) (圖)
畸人說夢 黎海寧與卡夫卡 (2012-11-23) (圖)
敢觀舞台:文創時代的跨文化演出 (2012-11-23) (圖)
深圳.香港創意藝術雙周 激發兩地「藝」能量 (2012-11-23) (圖)
為傳統水墨探索當代位置「從西廂記到馬蒂斯」 (2012-11-20) (圖)
創作對談:《繪畫大道中》之《不打自招》(三) (2012-11-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