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上周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中日釣魚島爭端導致兩國關係跌至多年來的最低點,令到日本政經俱傷。與拒不承認釣魚島存在爭議的安倍政權不同,不少理性和有戰略眼光的日本政客,紛紛開始質疑安倍的所謂強硬路線,並採取行動,以各種方式接踵訪華,積極謀求與中國對話,力求彌補因釣魚島爭端造成的中日間裂痕。
尋改善兩國關係突破口
「我為當年日本兵犯下的罪行道歉,真心希望歷史悲劇不再重演!」本月17日,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作出上述表述。訪華期間,鳩山與賈慶林等中方高層會面。共同社稱,鳩山此次訪華「旨在探索中日關係改善的方法」。鳩山透露,自己在會談中表達了「釣魚島存在領土爭議」這一有別於日本官方主張的看法。
日本媒體報道稱,除了鳩山,一些日本政界人士也在積極進行對華私人外交,並受到中方的歡迎。近日,日本參議員小阪憲次亦到訪北京,並受到中國副外長傅瑩會見,而釣魚島爭端亦是雙方談話的一大重點。
另據報道,現任日中友好協會名譽顧問、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與該協會會長、前自民黨幹事長加籐紘一,亦計劃於28日至31日訪華。而日前,安倍內閣的執政盟友、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宣佈,將從22日起訪問中國4天。據稱,村山富市和公明黨均希望「在中日因釣魚島問題持續對立情況下,利用自身的渠道為改善兩國關係尋找突破口」。
質疑安倍對華強硬路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迫於種種壓力,口頭上仍然相當強硬的安倍,據傳也開始有意展開「水下外交」。有日媒指,為改善因陷入對立的日中關係,安倍政府近日考慮派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作為首相特使訪華。此外,安倍還托山口那津男向習近平轉交親筆信,表達舉行峰會的願望。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鳩山等人訪華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有待觀察,但日本黨派人士紛紛訪華的事實從一定程度上證明,安倍內閣對中國固執地採取強硬外交路線值得質疑。「對於日本來說,一個失控的、結局難以預測的日中關係顯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