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四川民工王師傅希望,鐵道部制訂售票政策時,多向農民工傾斜。敖敏輝 攝
近年來,鐵路部門售票方式日漸更新,方式靈活多樣,電話訂票、網絡訂票已經佔據主流。有旅客反映,如今買張火車票已經從體力活轉變為技術活。然而,作為春運出行的最大主體,民工卻未在這場投票的技術革命中享受到便利。
提前返鄉 少拿半月糧
來自陝西的製鞋工人李小姐,在廣東打工已有11年,「以前我們都擠著到車站買票,雖然特別累,但城裡人和我們一樣,機會都是平等的。你看現在,我們不會上網,更不懂什麼購票軟件,小伙子小姑娘在網上點擊幾下就能買到票,我們怎麼跟他們拚。」
搶不到票,不少有條件的民工「買不起,躲得起」,避開春運高峰,提前出行。李小姐說,提前返鄉是不得已之舉,為此,少幹了半個月的活,損失2,000多元工錢。她希望,鐵路部門能夠在公布售票方式之前,多為農民工考慮。
「從未享受團體票」
和李小姐一樣,來自四川達州的王師傅,也建議在這方面對他們這個群體有傾斜。「社會上都說我們民工有團體票,但我認識的人從沒有誰拿到過這種優惠票。我看新聞說廣東為民工預訂了80萬張團體票,這哪夠啊,廣東的農民工有幾千萬人。」王師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