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讀城記:《公天下》洛陽紙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2-06]     我要評論

文:白金

 一本純學術性的政治學論著,居然在不到一個月裡印了兩刷。首印一萬,二次印刷又是一萬。比印數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口碑。學界熱評自不必說,坊間熱議已呼嘯而來,有認為是「近三十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史)學佳作」,也有說是「探討中國政改的必讀教材」,甚至說「讀懂此書,就讀懂了中國四千年政治史」。作者自我評價則是:「此書,朝成夕死可矣。」

 這本叫《公天下: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的書的竄紅不外乎兩個原因。其一,它的出版以及作者吳稼祥最近在京城多個場合的解讀、宣講意味著這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新權威主義」的主要推手重出江湖;其二,《公天下》內容本身確具深度。這本書的核心要點是,在當代條件下,一個超大規模國家,多中心治理(或稱「制度化分權」),是優良政治(活力與穩定兼得)的必要條件——非多中心治理,要穩定必須犧牲活力,要活力必須犧牲穩定,所謂「一穩就死,一活就亂」是也;而民主與多中心治理,又互為必要條件——非民主的多中心治理,如果不是假的,就必然導致分裂;非多中心治理的民主,必然滑向專制。說得再明白一點,中國政治四千年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在穩定與活力中始終沒有找到平衡點。解決之「道」就在於「公天下」;解決之「術」則在於民權加分權。如此,既解決了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又解決了穩定與活力的平衡。一言以蔽之,公民和地方分享國家主權,就是「公天下」。

 吳稼祥當年人稱「國師」,在經歷滄桑人生路之後,已屆58歲的他為什麼還要以20年不懈的思考、整整三載的筆耕完成此書?坊間普遍認為,作者希望借此書的出版,推動當下的政治體制改革。不過作者本人只是淡淡表示,此書旨在提醒,作為超大規模國家,要通過政改民主化,防止分裂動亂。「堅持非民主,不多中心治理,才會分裂,如蘇聯;做了,反而不分裂,如美國、德國。改革是自救,不改是自戕。」他的設計路徑是「劃區選點,逐級直選,由下而上,推點及面。」 這不是美國式的聯邦制,追根溯源,是中國西周就實行的矩陣政治結構加當代憲政民主。

 吳稼祥當年曾進入中共十三大報告起草組,也曾擔任過中央書記處辦公室政改研討小組副組長,編輯了七本共計百萬字的參閱資料。他認為,沒有這一段經歷,自己不可能寫出《公天下》。2000年3月起,他在哈佛費正清中心做了三年研究,寫了《頭對著牆:大國的民主化》(2002年聯經出版社出版),提出「規模和專制程度成正比」理論,今天的《公天下》可以說是《頭對著牆》的「深度加工」。該書是廣西師大出版社繼「理想國」之後推出的「新民說」系列的重頭作品,「新民說」源自110年前梁啟超撰寫的《新民說》,意在尋求「現代中國的維新固本之道」,除《公天下》外,多本著述值得留意。

相關新聞
它們或將如繁花盛開 (圖)
讀城記:《公天下》洛陽紙貴
藝術收藏初哥看過來 (圖)
「巴士車身設計」比賽 傳遞環保訊息 (圖)
歷史與空間:古人的「民權」思想 (圖)
豆棚閒話:殺年豬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天鵝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這「年頭」 (圖)
百家廊:北京男人 (圖)
琴台客聚:聶華苓:我是一棵樹
翠袖乾坤:潮媽:陳慧琳
天言知玄:蛇年十二生肖風水提示(下)
生活語絲:護照
隨想國:切糕 (圖)
路地觀察:輕小說的反思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