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農曆年最令人難解的現象,就是有人避年了。避,說到底都是負面行動,避債避難這個避字才用得著,不是說過年是中國人傳統普天同慶的大日子,迎之還來不及嗎,為什麼要避?難道這年真是神話中猛獸,非避不可。
更有趣是經濟富裕之後,避年風氣才流行起來,而且還是中產階級的玩意,好像年來了,有錢旅遊消費,才對得起自己,大人以為是身份象徵,小朋友就免不了以小人之心嘀咕:那些叔伯阿姨孤寒,捨不得派利是,不想過年碰見罷了。
倒真的聽過已婚避年的大人表示得意,說節省的利是錢足夠外遊旅費和買手信,不過大多數成年人可不是這麼想,尤其是打工族之所以避年,不外怕煩而已,煩什麼,就是煩在世俗的無聊應酬,他們說,年輕時過年還有新鮮感,踏出社會工作過幾年,賀年對話,就全無新意了;人在江湖,面對語言無味不同志趣滿座似友非友的團拜,尤其悶不可當,就是三百六十五日也不想重複一次,怎及得飛到人地生疏的地方逍遙自在!
避年熱潮,就是這樣不期然透露城市人對社交的厭倦,所以過年的熱鬧場面,始終只有習慣嘻嘻哈哈的電影人、電視人才營造得出來,是不是真開心、真團結,局中人自己心照,局外人看戲就是。
以為老人家喜歡小輩上門拜年,也不過想當然,有年大年初一我們幾姊妹興高采烈上門探過一個獨居長輩,老人家正在精神奕奕打牌,看見我們上門,一面口頭招呼我們,一面擔心吃不出對家放出的萬子而精神恍惚,弄得大家好不尷尬,老人家各有性格,愛清靜的,不宜騷擾;太活躍的,有他們自己安排的節目,也不宜騷擾。
至於同輩嘛,交情越深反而越不在乎年頭見面,大家早有默契,過年日子就騰出時間讓對方應酬每年只見一面的親友,這才是真正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