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一米以外 No.5,119x129cm。(2012)。(下圖)星辰No.1,60cm。(2010)
文:Jasmine
迷失於現代城市的急速變化,懷著無數個幻滅的夢想,以及失落於無止境的期盼與等待,都是大城市中城市人的寫照。這個二月,中國新水墨藝術家彭劍在香港首次舉行個人展覽「格物」。
彭劍被《青年藝術100巡展》評選為國內外100名最出眾的年輕藝術家,他擁有豐富的展覽經驗,作品細緻內斂,反映出敏銳的觸覺及超卓的觀察力。於這次展覽的作品中,彭劍細膩地描繪出各類紗窗背後的城市景物及星象。看著彭劍的作品,觀眾彷彿身處一個閉鎖的空間,透過窗望向一個開放的城市。他畫中的窗不但是用以欣賞城市的優美風光,亦是每一個觀者的心窗, 讓大家審視現代與傳統之間的衝擊矛盾。
《格物》中作品的創作概念是?這些作品從何時開始創作?
彭:這類作品是從2009年開始創作,一直延續到現在。圖像中的冷靜背後是極其繁複,這種繁複不僅是物的繁瑣,還有我在繪畫過程中的反覆:勾勒、疊加、渲染、再疊加、再勾勒。過程中,通過繁複地繪製,兩者揉捏融合將喧囂的外在歸納於某種控制之下。好似我們的生活現實:日益累積的城市建築、浮躁不安的情緒、直觀現實生活中世俗如此多的繁瑣。我在紗窗後描繪世界,內心的距離感反映一種抽離。中國傳統審美中有一個我特別感興趣的指向:「臥遊山水」。一屏、一境,心生所往。有時我也會反覆畫同一個景,折射出不同的經歷。
為何會對「紗窗背後的景物」有創作興趣?
彭:紗窗只是自我認知和表達的一個途徑,而且這種途徑具有雙重性,一方面通過描繪窗外的景物來表達我對於自然的理解,另外一方面通過作品本身來傳達自我對於「物」的價值判斷,在我看來自然界裡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值得去表達的地方,只是根據敏感性的差異有著不同的呈現。生活處處都是素材,哪怕路邊上一個小石子,其實也很精彩。在中國古典繪畫領域有「境生象外」 這一審美概念,即由描繪物象到超越物象表面意義而尋求一種「意境」的表達。各種「境」的生成由自然和繪畫之「象」而來,畫家因心造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從我的角度,只是借助一個較為熟悉的物件去表達最為平凡的感受。觀者有心自然也會通過作品有其獨立的個人體會。窗是居所的「眼」,窗明几淨,是通向戶外的境;紗窗是一種隔,古時以軟煙羅的緞子做,取其迷離婉軟。我的住所窗戶都有紗窗,每天看紗窗後的城市,映刻在那裡的是各樣心境。城市在紗窗後有不同的心情,無論喜怒哀樂或是極寂寥沉靜。當背後的景物看似是一個當下情景寫實的直觀表現,其實也是中國傳統山水情結的延伸。在現實中營建直指吾心、抑或是無關任何的寧靜致遠。
為何選用宋人的「界尺手法」這傳統方式,表現現代都市景觀?
彭:由於中國畫材料的特殊性,通常把「借尺引線」這一類繪畫,統稱為界畫。界尺是有趣的方式,與我的性情有某種切合。它具有極其冷靜的一面,在我的畫面中,需要將那些窗背後的渲染層疊加以隔離對立。在背後的城市景觀中,也是先以界尺法繪製建立、再用疊壓的渲染破壞、再建立。在過程中,繁複迷離的情緒面貌在界尺構建中平行滲透。所謂方法不在於古或今,任何一種演繹都能在適合它的時機與形式中出現。
彭劍個展──「格物」
時間:即日起至2月23日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周一至五)、上午11時至下午5時(周六)
地點:Galerie Ora-Ora(中環善慶街7號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