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遊覽惠州西湖西畔紫薇山,上有一座巨大的墓碑,墓裡作古的人就是在辛亥革命中背叛孫中山的「軍閥」陳炯明。
李前輩邊行邊解說,陳炯明在辛亥革命中是一位具有爭議的人物。翻開歷史,這個前清秀才,做過清朝的省議員,組織過革命暗殺團,策劃過獨立,參與過「討袁運動」,先後擔任過廣東省的都督和省長、粵軍總司令,還一度是孫中山唯一依靠的軍事武裝力量。
但他堅持反對孫中山北伐,兩人的矛盾激化後終於爆發,他的部隊炮轟孫中山所在的粵秀樓,成為國民革命的「叛徒」,最終他與孫中山先生分道揚鑣。亦因如此,長期以來在很多人印象中,陳炯明就成了一個「反面人物」。
李前輩對陳炯明頗有正面評價,不經意間為孫陳之爭作出辯解。「孫中山與陳炯明最後的決裂,只是政治理念不同分手而已。推崇孫中山並不代表一定要全面否定陳炯明,肯定陳炯明也不意味著要全面否定孫中山。」
李前輩不停重申,孫中山與陳炯明的決裂是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政治路徑的選擇。孫中山主張「中央集權」,要以武力「北伐」來統一中國;陳炯明則主張「聯省自治」,要建立與歐美民主國家相仿的聯邦政制,以和平「南北妥協」的手段來謀求中國永久的統一。
究竟哪一種更適合中國,只能交由歷史來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