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彭湃故居。 網上圖片
蘇狄嘉
遊玩海豐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彭湃故居。
李前輩口中的彭湃是一個「生死於理想的革命家」。
「彭湃是中國農民運動的第一個戰士。」瞿秋白在《紀念彭湃同志》一文中這樣回憶。
彭湃出身大地主家庭,但頗受母親窮苦農家身世背景的影響。十歲時父親病逝,一九一七年彭湃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留日期間彭湃親歷了日本發生的大米風潮,並深受俄國發生的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中國發生的五四運動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大事件的影響。曾因參加反對日本瓜分侵略中國的集會遊行被日本警察毆傷、列入黑名單。最終他由一個基督徒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者。
彭湃故居坐落於海豐縣內、風景秀麗的龍津河東面,彭湃就在這裡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而他的書齋「得趣書室」就在故居東側。
彭湃堅信中國農民佔大多數,革命要依靠大多數,他在《海豐農民運動》一書中指出: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是農民,而地主僅佔百分之幾,卻佔有耕地近半,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因而農民起來革命是必然的,他們是革命的最大力量。中國革命若得不到農民參加,斷不能成功。
由於彭湃投身革命運動,彭家的家財、家產和故居,都為革命作出貢獻。革命之初,為了喚醒民眾,彭湃燒掉了祖上留下的地契,毀掉了農民欠下的租約,奉獻了萬貫家財,如今彭湃故居對面的彭湃廣場,就是為紀念這一歷史創舉而建。
彭湃生於優渥之家,而後又與這個大家庭決裂。三十三歲的人生,短暫卻瑰麗,他用他的一生,踐行著「信仰」兩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