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透視貧富懸殊系列二之二積弊難治:維港幻彩璀璨 家燈火黯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住在籠屋的貧民生計艱難。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上期我們討論了香港及鄰近地區開始出現「啃老族」、「青貧族」及「窮忙族」等與在職貧窮問題有關的社會現象。今期會深入探討本地貧富懸殊問題及有關政策。

 近期,香港媒體經常提及貧富懸殊,究竟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況?我們又如何界定一個社會是否存在貧富懸殊?而香港的貧富懸殊實情又如何?我們又可如何改善有關問題?訂立「最低工資」及制訂「貧窮線」等措施又會否提供幫助?下文將作探討。 ■丁天悅

新聞背景:三分一銀髮族窮到燶 隨時禍延下代

 近期,有民間團體說,本港貧窮問題比其他已發展國家嚴重。據推算,本港去年貧窮人口超過118萬人,貧窮率逾17%,較前年增加超過3萬人。其中長者貧窮問題尤其嚴重,人數衝破30萬大關,比率約33%,即每3名長者有1人屬於貧窮人士。另外,在職貧窮住戶較前年增加15,000戶,至去年有約20萬戶,當中一半家庭需要供養小童及長者。本地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並見10年新高,高收入住戶入息中位數比低收入住戶高3.6倍。該團體說,貧富懸殊持續加劇與最低工資的正面影響放緩以及退休保障不足有關,並建議政府盡快訂立「貧窮線」。

富生升大率拋離窮生

 貧富懸殊不但令部分人喪失獨立維持生活的條件及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更可能影響下一代,造成他們不能有效分享社會資源、無法獲得優質教育及技術訓練等,造成「跨代貧窮」。今年1月有研究發現,本地窮學生與富學生升大學比例差距日漸拉闊,在過去20年,窮學生升大比例一直只停留在平均10%,而富學生卻由1991年的約10%急增升至2011年的約50%。換言之,現時富學生升大學率是貧學生升大學率的3.7倍,差距較20年前的1.2倍明顯擴大。負責研究的學者擔心,長此下去將進一步加劇本港貧富懸殊問題,令基層學生無法透過接受教育來改善經濟狀況。(基礎級)

低資保勞工 防僱主壓榨

 「最低工資」(Minimum Wage,簡稱低資)是一項勞工政策,由政府通過立法,規定僱主給予僱員的工資不得低於某個金額水平,令僱員的收入足以支付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活所需。這個法定工資金額可以是時薪、日薪或月薪。最低工資的設立,旨在防止僱主因市場競爭激烈,為節省成本而把工資壓低到勞工無法應付基本生活的水平。最低工資多為保障低技術工人,他們由於缺乏議價能力,故在自由勞工市場中,薪金會逐年下跌,即使整體經濟出現增長或通脹上升,工人收入仍會不加反減。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逾90%國家或地區已立法制定最低工資,國際勞工組織又在最新一期的《2012/2013全球工資報告》中鼓勵成員國通過實施最低工資來減少在職貧困,為弱勢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障。(進階級)

正反對對碰:低資爭議

反對聲音

 這是違反自由市場經濟(Free Market Economy)的原則,並增加僱主的成本,打擊中小型企業,甚至因工資提高而導致勞動力供應增加,從而推高失業(Unemployment)人數。

支持意見

 世上沒有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所有市場都有政府規管,但勞資權力懸殊,市場的調節功能已不存在。勞工的收入將因實施最低工資而增加,提高其購買力,從而帶動企業營利及整體經濟增長。

逾55萬人生計仍艱難

 自2000年起,香港的貧富懸殊及在職貧窮問題備受關注,爭取設立最低工資的訴求不斷加強。2007月10底,港府宣布為最低工資立法展開前期準備工作。經過各界的激烈討論,香港的《最低工資條例》在2011年5月1日終於正式實施,首個最低工資訂於時薪28港元,而從今年5月1日起,最低工資將會上調至時薪30港元。

 今年2月,樂施會發表報告指出,本港前年5月實施最低工資以來,只解決約三成的在職貧窮戶問題,至今仍有逾16萬戶、逾55萬人生活在貧窮困境中。該會促請港府優化現時的交通津貼方案,包括取消資產審查、放寬入息上限、增加津貼金額等,以協助貧窮戶。

 其他團體也說,雖然最低工資令基層入息有輕微增幅,但增幅只維持約3%,遠比高收入戶低,反映最低工資不足以解決基層勞工的餬口問題。他們促請政府盡快全面檢討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並認為最低工資應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其他可行的扶貧措施包括補貼貧窮家庭措施,資助兒童的課外活動及午膳,增加交津和提供租樓津貼等。(摘星級)  ■參考來源:國際勞工組織、樂施會

概念鏈接:貧窮(Poverty):

 貧窮可分為「絕對貧窮」及「相對貧窮」兩種。絕對貧窮(Absolute Poverty)意指個人嚴重地缺乏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源,以至可能於短期內危害個人存活的情形;而相對貧窮(Relative Poverty)則指一些人士在與國內收入較高者比較下,資源明顯較少,出現所謂相對不足的情況。相對貧窮者的生命存活未必有即時危險,但一個社區的相對貧窮越嚴重,越顯示資源分配不平均。

概念鏈接:貧富懸殊(Rich-poor Disparity):

 以收入來量度貧與富的大前提下,若一個社會每個人的收入都是均等,便不存在所謂貧富之分;但若人民之間的收入不均等,社會便會出現所謂「收入不均」(Income Inequality)的情況;而當人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至某個程度時,我們便稱這種情況為「貧富懸殊」。

概念鏈接:貧窮線(Poverty Line):

 當我們了解香港貧窮問題時,通常會採用將領取政府綜合援助者視為貧窮人士,或以住戶個人平均收入少於全港中位數一半,作為訂立「收入貧窮線」的兩種主要方法。港府現時仍未訂立「貧窮線」。國際則普遍採用每日開支少於1美元或以下為界線,生活於這條線下的便是貧窮人士。制訂貧窮線可讓我們以簡單、清晰且量化的標準,界定及量度貧窮問題。然而,我們制訂貧窮線時必須注意及認識貧窮問題的性質,不能只單看貧窮線,還要觀察一個社區能否提供充足的基本醫療、教育等服務,以及能否保障個人各方面的權利。

概念鏈接: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

 在比較各國貧富懸殊情況時,我們常用堅尼系數來指出收入的分配差異。堅尼系數是從全國每個家庭住戶的收入統計所得,數值介乎於0至1之間,0意指出現絕對平等,而1是最極端的貧富差距。換言之,系數的數值越大,貧富懸殊越嚴重。在現實中,沒有社會或國家是絕對平等或絕對貧富懸殊,所以系數必然處於0至1之間。 ■參考來源:樂施會

辭彙鏈接:

‧貧窮     Poverty

‧貧富懸殊   Rich-poor Disparity

‧絕對貧窮   Absolute Poverty

‧相對貧窮   Relative Poverty

‧收入不均   Income Inequality

‧堅尼系數   Gini Coefficient

‧最低工資   Minimum Wage

‧自由市場經濟 Free Market Economy

‧失業     Unemployment

‧貧窮線    Poverty Line

想一想:

1.根據上文,舉例解釋貧富懸殊的具體意義。

2.香港的貧富懸殊趨勢如何?參考上文,舉例加以討論。

3.你認為港府在訂立貧窮線時應以甚麼為準則?試舉兩項並加以討論。

4.最低工資在何等程度上能解決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解釋你的答案。

5.承上題,你認為港府應如何優化最低工資政策?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低資增至30元 惠22萬打工仔》,香港《文匯報》,2012-12-13,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2/13/YO1212130001.htm

2.《貧富懸殊問題》,香港教育城,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living_se/1st_issue_005/

3.《香港的堅尼系數:趨勢與解讀》,http://www.hkeconomy.gov.hk/tc/pdf/box-12q2-c5-2.pdf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透視貧富懸殊系列二之二積弊難治:維港幻彩璀璨 家燈火黯淡 (2013-03-07) (圖)
概念圖:貧富懸殊 (2013-03-07) (圖)
不能自拔:逛街誘惑多 勿變購物狂 (2013-03-05) (圖)
概念圖:消費社會 (2013-03-05)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鐵路藍圖 (2013-03-0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韓政新風 (2013-03-04)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造核航母護國 (2013-03-04)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水源污染 (2013-03-0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抗疫對策 (2013-03-0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網欺侵校園 (2013-03-04) (圖)
通識把脈:「有機」討論 建跨單元能力 (2013-03-04)
透視貧富懸殊系列二之一 青年窘境:貧青「窮忙」「啃老」過活 (2013-02-28) (圖)
概念圖:貧富懸殊 (2013-02-28) (圖)
政治生態:「一國」與「兩制」缺一不可 同樣重要 (2013-02-26)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嚴打旅業「害群馬」 (2013-02-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海嘯」重創中產 (2013-02-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生人」勿近 (2013-02-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毒校服致癌 (2013-02-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利是封「再生」 (2013-02-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一腳踏幾船 (2013-02-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