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二:香港主要貿易夥伴(2011年)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香港貿易政策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藉自由貿易而得以蓬勃發展。開放政策令香港成為全球最大貿易經濟體系之一,亦令其成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為亞太地區和內地服務。
香港自由貿易政策的基礎是強大和可靠的多邊貿易制度。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的創始會員,而且一直積極參與其中事務。這是香港堅定支持開放自由的多邊貿易制度的最佳證明。自1997年7月1日起,香港以「中國香港」名義繼續以單獨成員身份參與世貿。除世貿外,香港亦積極參與其他與經貿有關的國際組織。香港於1991年成為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及太平洋經濟合作議會的成員。
香港奉行自由貿易政策,即無設置任何貿易壁壘。因此,進出香港的貨品均毋須繳付關稅,而簽證手續亦力求簡便。 ■資料來源:工業貿易署
資料二(見圖):香港主要貿易夥伴(2011年) ■資料來源:綜合政府統計
資料三:香港競爭力排名
「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涵蓋經濟、社會、環境及文化四大系統,在綜合經濟環境、產業、財政金融、商業貿易、基礎設施、社會體制、環境資源區位、人力資本教育、科技及文化形象等共277項指標中,香港繼續領先,以14879.18分在中國城市排名第一位,緊隨其後的是上海、北京、廣州及深圳。然而,調查同時發現,香港雖然在綜合實力上處於領跑地位,但優勢卻逐年收窄;在「中國城市成長競爭力排行榜」中,香港較去年下跌1位,名列第十。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指出,近年北京及上海的經濟總量已超越香港,而香港欠缺長遠發展規劃,加上特區政府採取行政措施干預市場的情況頻繁,損害競爭優勢。但有學者說,香港經濟已較發達及完善,故與其他內地城市比較,較難有再上升空間。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資料四:四大支柱及六大產業
港府在2005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本港有四大經濟支柱及六大優勢產業,奠定經濟基石。
四大支柱行業(約佔GDP60%)
行業 內容
金融業 •把握內地經濟加快開放和發展的機會,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特別在人民幣業務、債券市場和資產管理等;
•不斷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素質和穩健程度,改善規管上市和加強公司管治。
貿易及物流業 •政府與業界緊密聯繫,制訂提高航空、貨櫃運輸業競爭力的措施。
專業服務業 •背靠內地市場,香港的工商支援服務將有更大發展空間;•鼓勵多利用新技術和發揮創意,加強設計、研發及品牌拓銷等活動,推動貿易服務的提升。
旅遊業 •隨著內地和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訪港遊客人數持續上升。香港是亞洲首選旅遊勝地,鞏固既有優勢,為中下階層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六大優勢產業
行業 內容
發展教育產業 •撥出土地,分配給辦學團體興建國際學校;•放寬非本地學生來港進修的政策。
發展醫療產業 •撥出土地,徵求企業發展私醫院;•增設醫療課程和相關學額,加強培訓醫護人員。
發展檢測和認證產業 •政府在2009年9月成立檢測和認證局,提供各項認證服務,促進中醫中藥發展,並協助香港成為區內的檢測和認證中心。
發展環保產業 •與廣東省展開「清潔生產伙伴計劃」,促進環保技術資訊交流,為本港環境技術服務供應商創造商機;•推動環保採購,政府部門採用符合環保規格的物資。
發展創新科技產業 •推出「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向投資研發的私營企業提供10%的現金回贈。
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 •建立「創意香港」辦公室,統籌政府在創意產業方面的政策和工作;推出「設計智優計劃」和「創意智優計劃」,加強對創意產業項目的技術和資金支援。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資料五:香港屢歷經濟危機
年份 危機
1997年 亞洲金融風暴
2000年 科網股熱爆破
2008年 全球金融海嘯
2010年 歐洲債務危機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一及資料二,試指出香港經濟如何體現經濟全球化的特點。
2. 參考資料三、資料五及就你所知,經濟全球化對香港的生活素質有何利弊?試舉例加以分析。
3. 面對其他地區的競爭,香港應如何回應才能保持競爭力?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答案:
1. 香港屬於外向型經濟體系,發展與世界經濟關係密不可分,其全球化的特點主要體現於下列兩點:
i. 全球化貿易
. 香港是自由港,商旅可自由進出。
. 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無設任何貿易壁壘(如關稅)。
. 參與世界性貿易組織(如世貿、亞太經合組織),與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多邊貿易關係。
ii. 金融市場全球化
. 不同海內外企業皆可來港進行集資。
. 投資者能在香港交易所購買在港上市的國際企業股票。
2. 生活素質的內容廣泛,主要範疇包括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面。
利:
. 為香港提供龐大資本,增加政府收入,提升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等水平,有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 在全球化下,香港有更多經濟機遇,提升本地競爭力。
. 為香港增加就業機會,改善民生。
弊:
. 香港經濟易受外圍市況影響,形成經濟不穩,如香港過往曾多次經歷金融危機。
. 國際熱錢推高本地資產價格(如樓價),形成惡性通脹。
. 跨國企業進駐易令本土文化消失,令文化趨向單一化(如快餐文化)。
. 流動人口密集影響本港資源分配及環境。
3. 香港的競爭主要在經濟及城市發展方面,與上海、新加坡等城市比較,發展相對緩慢。此外,內地政府有意在2020年將上海打造成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備受威脅。香港可在內外兩方面回應:
對內:
. 促進產業轉型:減少過分偏重特定行業,發展知識型經濟來推動產業多元化,並鞏固傳統支柱產業,發展六大優勢產業。
. 優化自由經濟政策:為企業提供自由的營商環境。
. 維護法治制度:提供公平、公開的投資環境。
. 減低營商成本:透過增加土地供應,減低商業租金價格。
. 積極培訓人才:推行知識型經濟,以資訊和知識來推動經濟增長,提供多項資助計劃,如「持續進修基金」。
對外:
. 維持「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經濟發展方向,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基礎下,繼續發展與內地的協作計劃。
. 發揮區域性經濟樞紐作用。
. 與不同經貿組織如亞太經合組織、東盟等進一步拓展商貿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