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在劇場中自我迷失的Philip Glass—評《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照片版權:Lucie Jansch 2012

文:蕭威廉

 或許,在三十七年前誕生時,《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帶有鮮明的實驗性質,可以讓觀眾一起享受前衛的參與快感,它不僅顛覆了歌劇大唱特唱的形式也徹底揚棄了任何劇情,甚至還安排一個貌似愛因斯坦的小提琴手坐在樂池上不停地拉琴娛眾!情願去當個燈塔看守者的愛因斯坦雖然曾自嘲是「大眾的模特兒」,但是就算讓他轉世十三次也不會拋頭露面地在聚光燈下表演拉琴一晚上。所以,偉大的「猶太教+道教+印度教+佛教的綜合信仰者」ph.Glass終究還是剽竊了一次愛因斯坦的名氣,把好奇的群眾召進了也沒有沙灘的劇院。

 甚麼是「時間」?甚麼是「時間沒有改變的」?這一回香港藝術節上演《沙灘上的愛因斯坦》,除了讓我重溫一向敬佩的格拉斯的音樂,也讓我驟然發覺,在轉瞬即逝的三十幾年中格拉斯本人已經不知不覺變形變味,恰如簡約主義音樂的內在細微遞變。

 幕已啟,台上的右側是兩位女性,一白人一黑人,在強光的照射下口中唸唸有辭,兩手不停模擬電腦操作;樂池裡站著和她倆同樣白短袖恤衫加黑吊帶西褲的十來人合唱團,起先並沒有唱,只是不斷讀出one six one eight 兩組數字。慢慢地那兩位女郎由數字報道變成了文字敘述,但依然是面無表情機械性誦讀一些幾近程序化的文字。格拉斯的音樂,一如後來的在兩個音符不斷重複的序列中展開,但效果遠沒有後來的(例如電影「Powaqatsi」、「Koyaanisqatsi」)得心應手,所以,Robert Wilson設計的一個個時間凝滯的畫面,不僅是讓時間失效了,也讓格拉斯的音樂失效,這兩種失效的累積讓觀眾如坐針氈心撓如燎。如果說當初創作此歌劇是想表現「時間」,那麼Wilson和Glass的表現手法都是在「浪費時間」,作為藝術家,這種凝滯的場面是對時間的最愚蠢把握,最失敗的表達。我很奇怪,三十多年來,為甚麼從來無人敢捅破他們兩人這齣失效的把戲?以至於格拉斯還為他們的實驗沾沾自喜。時間的特性來自於「運動」,當宇宙沒有運動時,時間是不存在的。如果不是要寫對此劇的評論,老實說,在第二幕:審訊1開始後,我已經因這種無聊的謀殺時間而愉快地走上大街,瀏覽晚風吹拂的街景去了。

 所以此番在香港(或近年在西方)上演《沙灘上》,都定下了演出時觀眾可自由出入劇院的規定,表面上是開放「自由行」,實則是「不得不為之」的對策——一齣沒有沙灘,貌似可疑的愛因斯坦的提琴手與非歌劇的號稱是歌劇的四小時冗長演出,如果照正常形式在中間來一個Intermission,可以想見會是怎樣災難性的收場——嘩啦!可能會屢創最少人聽完的「歌劇」記錄吧!

 雖然格拉斯自詡熟悉劇場(「我二十歲開始就在劇場工作了」),但他,並不懂劇場的金科玉律。普契尼說,在舞台上的三分鐘不動聽音樂,比人的一輩子感覺還要漫長;愛因斯坦說,在一位美女身邊交談的五分鐘,比在一個老頭身邊待五分鐘要短。雖然格拉斯的音樂曾經立下許多豐功偉績,尤其是在電影媒介上,但在這齣沒有情感構思的「歌劇」中,他也沒有聽懂愛因斯坦豁達的時間觀念——把此劇帶向了正該避免的另一端。

 合唱團多番唱出的固定音型,連細微的變化都缺乏,特別是舞台上的「無意義」場面,不能牽引出格拉斯後來在「Qatsi」電影系列中,讓觀眾感受和思索的音樂功能。

 格拉斯的音樂常見「快板」Allegro的速度,但奇異的是由於簡潔的音符組合而達到一種寧靜舒適的效果,這與西方音樂奏鳴曲式佔主導地位的作品空間中的Allegro音樂相比,可謂別開蹊徑的另一宇宙。他的快速演奏但在重複中不斷細微變化的音樂,我個人認為如同在不斷修復我們疲憊的大腦,通過音符的流動和調整,恢復一些或許已經失位的神經元,從而得到安撫大腦並令心境恬靜的成果。如果忽視這種奇妙的功能,那麼格拉斯的音樂就無足輕重了。

 可惜的是,《沙灘上》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而我,恐怕再也不會輕易去看格拉斯的其它歌劇。

相關新聞
都是龍袍惹的禍! (2013-03-15) (圖)
我們「暗戀」很久了! (2013-03-15) (圖)
在劇場中自我迷失的Philip Glass—評《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2013-03-15) (圖)
《他們》中國城市的人文生活面貌 (2013-03-12) (圖)
《他們》系列 No.1 (2013-03-12) (圖)
《他們》系列 No.5 (2013-03-12) (圖)
《他們》系列 No.16 (2013-03-12) (圖)
《他們》系列 No.44 (2013-03-12) (圖)
《他們》系列 No.39 (2013-03-12) (圖)
《他們》系列 No.71 (2013-03-12) (圖)
《他們》系列 No.205 (2013-03-12) (圖)
創作對談:《女遊目》展示韓國女性藝術家視野(二) (2013-03-12) (圖)
黃詠詩 《屠龍記》背後的惆悵 (2013-03-08) (圖)
學習放開爛GAG (2013-03-08) (圖)
香港藝術節2013——談《怪誕城的動物與孩子》及《蕭紅》 (2013-03-08) (圖)
《遊玩.四季》探索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2013-03-05) (圖)
藝評:繪畫的探索—談鄧凝姿近年繪畫 (2013-03-05)
操偶師楊輝的「掌中人生」 (2013-03-01) (圖)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2013-03-01) (圖)
藝發局:藝評獎無偏頗 (2013-03-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