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第18屆ifva獲獎者合照。 香港藝術中心提供
文:朗天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是獨立電影人拍短片參賽出頭的三大途徑(其餘兩大是鮮浪潮和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短片比賽)中最具歷史、配套活動最多的龍頭項目。去年他們把英文名Independent short Film and Video Awards改名為Incubator for Film and Visual media in Asia,縮寫依然是IFVA,但標誌著活動已邁向新的里程碑,由提供比賽機會轉向主動培育,催生合作機會,更加積極推動獨立電影創作。(美中不足的大抵是:新英文名字中「獨立」隱沒了,希望並不意味培育和催生工作涉及大量妥協,掩蓋了他們一直強調的獨立精神)。
今年(第十八屆)IFVA頒獎禮已於日前舉行。入場前我在門外碰見兩名坐地的學生。她們在我於一家中學掛單時上過我負責的電影欣賞及評鑒課,其中一人天分頗高,但可能對待自己作品十分認真,並不太容易與同儕相處,而且會因作品未達自己要求的水準,情願欠交功課。
我看見她們便問,你們是來拿獎的嗎?她們尷尬地笑了笑,說怎會呢?這次只是來支持和見識一下而已。
一小時後賽果宣佈,她們的作品拿了青少年組的雙銀獎之一。上台發表領獎感言時,那名天分學生只說了句:「多謝給我們拍過的人。」
相比之下,動畫組的銀獎得主賴學怡、林宏銳,其領獎感言卻是:「我這幾天看了各個決選作品,發覺我們其實該拿金獎。我真的覺得我們很有創意。」(大意)
年輕電影人該有自信,但自信不等於只看到自己不看見別人,更不代表不懂大體亂說話。有些人表面上很有禮貌,但在創作的事情上忍不住顯得傲慢和僭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