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靜觀」:散步的智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29]     我要評論

葉 輝

 不知道如今還有多少年輕人讀李廣田的書,早前應邀到中學談創作,我講的是「靜觀」——在喧嘩而浮躁的年代,「靜觀」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我以程顥的《秋日偶成》做開場白:「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不少同學都讀過(或聽聞過)這首詩,可沒有多少同學明白「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的道理。於是我從李廣田說起。

 我少年時代喜歡讀李廣田的散文,尤其喜歡《野店》、《山水》這幾篇。那時還弄不清楚為什麼會喜歡,大概過了三十歲才明白,那是一種久違了的、像鄉野的空氣和泥土的氣味,清新而淳樸,如果套用李廣田自己的說法,那就是一種「散步式的散文」。

 李廣田在《談散文》說得很清楚,很明確,「散步式的散文」就「像一個人隨意散步一樣,散步完了,許是回到家裡去」,也「很像一條河流」,「它順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處它都流到,而流來流去還是歸入大海」,我想,這其實也是寫評論文章的其中一種方法。

 散文是寫作的基本功,李廣田在《談散文》說得好:「詩必須圓,小說必須嚴,而散文則比較散。」他認為「散文的語言,以清楚、明暢、自然有致為本來面目」,「好的散文它的本質是散的,但也須具有詩的圓滿,完整如珍珠,也具有小說的嚴密,緊湊如建築」;這何嘗不是評論的基本法?

 有些評論像詩那麼圓滿和完整,或像小說那麼嚴密和緊湊,但評論有時不一定要像演說或辯論那樣滔滔雄辯,對初學者來說,能夠寫得像散文那麼「清楚、明暢、自然有致」,行文有如閒話家常,有如朋友間的書簡,倒有一份難得的親切感。

 評論文章最好不要自限於說理,有時也可以寫得像梁啟超所說的「筆鋒常帶感情」,有理而不板,有情而不濫,那才可以寫出具有「創造性」的批評,李廣田的評論文章從來不用「拋書包」,也很少引經據典,卻有一份值得細味的「創造性」,那是說,創作的方法也一樣可以應用於評論,他在《談文藝批評》有此說法:「一個批評者不僅應當是一個最好的欣賞者,還必須是一個創造者,他不但要在自己心裡把作者的創造再創造一番,就連他所寫的批評文字,也應當是創造者。」

 那麼,「創造性」的批評又是什麼?對李廣田來說,那就是「靜觀」,亦即「萬物靜觀皆自得」,他愛讀英國作家瑪爾廷(E.M.Martin)的散文集《道旁的智慧》(Wayside Wisdom),他說:「我喜歡這書,因為他的文章是太適合我的脾胃了。」

 李廣田也是詩人,與卞之琳、何其芳合稱「漢園三詩人」,他有一首詩,叫做《途中》,詩中也有一些思辯,近乎「道旁的智慧」:「請不要那樣向我凝視,因為我同你並不相識。/雖然我從你生疏的眼裡,/也看出那熟知的——難解的謎。」「在這條道上實在擁擠,/誰也不留心誰的足跡。/你為什麼那樣地向我凝視?/徒留下那不萌發的——/愛的種子。」

相關新聞
百家廊:短!長!短! (2013-03-29) (圖)
琴台客聚:「靜觀」:散步的智慧 (2013-03-29)
翠袖乾坤:大南街 (2013-03-29)
古今談:野生黑枸杞可變為「種出來的黃金」 (2013-03-29)
杜亦有道:馬牛相及 (2013-03-29)
演藝蝶影:《慈禧與德齡》京劇版 (2013-03-29)
此山中:清明拾鼠 (2013-03-29)
百家廊:鏤空的石頭 (2013-03-28) (圖)
琴台客聚:挑 戰 (2013-03-28)
翠袖乾坤:無牛不歡乎 (2013-03-28)
海闊天空:億年丹霞地貌 (2013-03-28)
生活語絲:悼李瑞驥兄 (2013-03-28)
隨想國:急 智 (2013-03-28)
獨家風景:彭麗媛的時尚作用 (2013-03-28)
百家廊:披露與控訴 (2013-03-27) (圖)
琴台客聚:百毒不侵 (2013-03-27)
翠袖乾坤:范冰冰為壓軸發脾氣? (2013-03-27)
天言知玄:前因 (2013-03-27)
杜亦有道:不要復出 (2013-03-27)
隨想國:臭 草 (2013-03-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