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讀體己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02]     我要評論

青 絲

 讀書是增進知識的手段,也是一種消閒破寂、陶冶心性的樂趣。現代提倡終身教育的理念,也就是說,人的一生都是需要讀書的,活到老就應學到老,並不因為年齡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不過,人在年少時讀書,無須過多的選擇,隨手捧起一本書就可以讀,以廣博知識面為主。等到了一定的年紀,知識和人生閱歷有了一定的積澱,有了自己的閱讀口味,這時候就會面臨選擇,讀怎樣的書才會對自己更為有益。

 明代教育家陳獻章談及讀書,「以我觀書,隨處得益,以書博我,則釋卷茫然」。認為讀書應以我為主,方能隨處得益,如果是為了求多求廣,一味瀏覽涉獵,放下書本後就會彷徨歧路,對事情無法理解。其意旨是提倡讀書要先確立興趣,讓自己專注下來,在此基礎上始可深入,才會有進一步的擴展。如果以現代的觀點解讀,就是讀「體己」的書——於個人閱讀興趣內,找到可與自己靈魂接觸的書。書中的一言一語,思維情趣,境遇經歷,都多有相似,於是閱讀時就會有著濃厚的興趣,不知不覺浸潤其中。如此心境下,讀書自然也更有效率。

 一本「體己」的書,就像一個親密而知心的朋友,其魅力是情不自禁,發自肺腑的。明代袁宏道夜讀徐渭的詩集,一時無法自控,當場大叫起來,叫完了又繼續讀,讀了又叫,就是因為兩者的精神能夠隔空對上話。對此,明代理學家薛瑄說:「讀書體貼到自己身上,方有味。不然,雖讀盡古今天下之書,無益也。讀前句如無後句,讀此書如無他書,心乃有入,口唸書而心他馳,難乎有得矣。」

 意為讀書要根據自己的經歷體驗,去領會書中的內容,如此方能讀出味道來,見解才會深刻。如果嘴裡在讀,眼睛在看,心裡卻想著毫不相關的事,即使讀完了古今天下的書,也不可能有收穫。而這,也就是「體己」書的特殊之處。比如書中的某一個句子,會令人馬上想到自己曾有的經歷,並據此而思索;書中的某一個段落,會讓人去籌劃文章怎麼寫、學問怎麼做。這種全新的視野、活躍的思路,均為「體己」之賜。

 至於如何從眾多的書籍當中,找到氣質性靈相近的「體己」,因人而異。作家老舍的方式是在閱讀時加入一點點靈感,覺得印象好的書,就是情性相近的好書。而這種好的閱讀印象,「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其主旨是倡導平時要重視閱讀興趣的開發,讀書時以主體樂趣為本,這樣就能在寬泛的閱讀當中,迅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其經驗方法,頗有可借鑒之處。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最後的「封禪」 (上) (2013-04-02) (圖)
生活點滴:春韭入菜來 (2013-04-02) (圖)
亦有可聞:讀體己書 (2013-04-02)
詞話詩說:音樂殖民地 (2013-04-02)
畫中有話 (2013-04-02) (圖)
歷史與空間:漢籍的東傳與文明的交融 (2013-03-27) (圖)
來鴻:草之青韻 (2013-03-27) (圖)
文藝天地•生活點滴:粉 餃 (2013-03-27) (圖)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燕 (2013-03-27)
文藝天地•手寫板:離奇古怪的民間蛇俗 (2013-03-27) (圖)
歷史與空間:海峽兩岸民間的「廟會文化」 (2013-03-26) (圖)
豆棚閒話:識 人 (2013-03-26)
生活點滴:初春佳餚醃篤鮮 (2013-03-26) (圖)
亦有可聞:桃花流水刀魚肥 (2013-03-26) (圖)
古典瞬間:耐人尋味的《報任安書》 (2013-03-26)
畫中有話 (2013-03-26) (圖)
歷史與空間: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前世今生 (2013-03-20) (圖)
豆棚閒話:橄欖的餘味 (2013-03-20) (圖)
文藝天地•試筆:大 海 (2013-03-20) (圖)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春天的包裹 (2013-03-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