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當一個人粗魯無禮時,我們常常教訓這個人,要他斯文一點。斯文,字典裡的第一個意義就是指禮樂教化。我們說的斯文人,即是文雅的人,是讀書人,是文士。清代黃遵憲有詩說:「斯文一脈比傳燈,亦賴儒僧延不墜。」
但是,我們看看如今的社會,甚至如今的世界,還有多少人是斯文的?
台灣作家南方朔在《語言是我們的星圖》一書中,有篇文章的題目就叫「斯文:內在心靈的美德」。他在文章中追溯西方斯文一詞的由來,說那是源自civility,而我們把這個字譯成斯文,但演變到後來,西方有了civil society這個概念時,我們就譯成公民社會。他認為這個翻譯未能抓到真正的意思。
他說:「『公民社會』的真正意涵,乃是它必須是個以『斯文』為前提的公民集合體。沒有『斯文』,就不會有『公民』;既為『公民』,就應努力『斯文』。人類不只是受造而已,人類真正的意義,乃是它可以創造『斯文』的內容。『斯文』是人們在行為與美德上對自己的擦拭與精煉。它類似於我們所謂的『禮』。當政治沒有『禮』來支撐,它就會淪為無事不可為的野蠻遊戲。」
南方朔之所以有感而發,是因為他看到《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巴爾茲寫了一篇報道,主題是談美國已「醜,而且變得更醜」,說的是美國政治裡曾經存在過的「斯文」,已經蕩然無存了。
反觀台灣和香港的政治發展,是否也已「斯文掃地」了?因為無禮的事情,隨處可見,隨時可見。世界的政治發展,似乎都朝無法「斯文一脈比傳燈」的方向延續下去,為什麼?因為搞政治的都不是傳統的「斯文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