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在一本書上看到數學詩這個名詞,才發覺自己真是孤陋寡聞,這三個字還是第一次看到。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清朝有個徐子雲,他寫了本《演算法大成》,內中便有首數學詩《算來寺內幾多僧》,詩說:「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隻碗,看看周盡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請問先生明算著,算來寺來幾多僧。」
我一向對數學怕怕,讀中學時,特別對雞兔同籠問題不解,由籠內有幾隻腳來計算有幾隻雞幾隻兔,總是算不出。徐子雲的數學詩,自然也不會算。不過從答案中的「寺內共有六百二十四個僧人」,反過來推算,大概了解這是求比三百六十四的最大公約數吧,不知對否?
於是上網查查數學詩,結果發現,所謂數學詩,很多其實是數字詩,沒有數學的計算問題在內,比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又如「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九十來片,飛入花叢都不見。」裡面只是玩數字的數目,有趣而已,沒有數學的演算。
另有人舉例倫文敘為《百鳥歸巢圖》寫的詩:「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說首句是一加一等於二,第二句是兩兩相乘,三四一十二,五六得三十,七八五十六,兩句數字相加就剛好是一百,和百鳥歸巢的百鳥數字一樣。不過,想來是現代人的解釋吧?倫文敘當初會想到嗎?
明朝的程大位著有《算法統宗》,裡面的詩卻是真正的數學詩:「肆中飲客亂紛紛,薄酒名醨厚酒醇。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飲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顏生。試問高明能算士,幾多醨酒幾多醇?」你能算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