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天下人」談閱讀 閱讀不只救自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天下文化」是台灣出版界的一個品牌。品牌的含義不只代表了出版的廣度與深度,更代表了某種公信力。眾所周知,台灣的出版業可謂百花齊放,而這間主打財經企管、心理勵志與翻譯類書籍的出版機構,最大的特點或許是其精緻且深具創意的編輯和行銷方式。作為今年台灣金鼎獎的最大贏家,「天下」倡導閱讀風氣、退訂閱讀理念的獨特氣質並不只體現在其出版物上,更體現在「天下人」的身上。「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今次於此暢談推動出版與閱讀的豐富經驗。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潘達文

高希均:閱讀救自己救社會救身邊人

 高希均不只創立了天下文化,更有作家和教育家等身份,他曾寫過一本名為《閱讀救自己》的書:開宗明義、簡潔直白道出了閱讀的重要性。那麼閱讀究竟為甚麼重要?在他看來,二十一世紀的一個核心思維就是知識,如今,人人都是知識工作者。

 「我們在五十年前衡量一個國家的力量,要看勞動力,現在我們不講勞動力,講知識,那麼知識怎麼來?當然要靠閱讀。」高希均復又強調:「這個閱讀是廣義的哦,不是拿一本書就叫閱讀而已;看報紙、參加論壇、聽演講、看電視、上網,這些都是閱讀。」他認為,閱讀的根本意義是要透過知識使自己永遠不斷更新、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這不僅僅是救自己啊,還救社會,而且救所有周邊的人。」譬如一位老師,因為其知識的增加,學生也水漲船高。

 每年都在和閱讀、出版打交道的高希均,相信閱讀最大的核心思維就是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能夠說我一大學畢業了,就像台灣有的大學生那樣,畢業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書燒掉,他們認為從今以後可以很自由了—是自由了,不看教科書了,但是要看另外一種書:非教科書。」台灣每年的畢業典禮在六月份,因而當他本人被邀請去為大學畢業生進行演講時,便常常告訴學生們:commencement(畢業典禮)and another beginning,那個beginning當然是專業以外的。

 「所以我常常勉勵他們,專業內要內行,可是專業外不能外行。」高希均最近有個很有趣的經驗,大概在幾個禮拜之前,《遠見》雜誌請了二○○二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教授來台灣演講,當年康納曼獲獎時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一輩子沒選過一門經濟課,你們怎麼會選我得經濟獎?」事實上,他得獎的理由正是跨領域研究。你或許對他的名字略微陌生,但卻絕對不會陌生於他的著作—《快思慢想》,這本書從出版以來,便一直是台北的best seller,如今在香港書店也是鼎鼎大名的暢銷書。

 高希均研究的是經濟,在邀請康納曼來台灣之前,並沒看過心理學的書。「但因為他要來,我就得很用心看,請台灣很多心理學專家給我上課。」康納曼來台之後進行了兩場很大的演講。其中一場對公眾開放,來了一千四百人,並且那是一個周六下午。當時康納曼一上台面對觀眾,就說「我真的不敢相信,全世界只有兩個地方,在周六下午會有這麼多人來聽演講,一個是台北,另一個就是以色列(他的故鄉)。」第二天的演講,則是和馬英九、兩位心理學家、及十六位產業界、政治界、學術界領袖的對談,主題是怎樣rational thinking和做出rational choices。這可是高希均的本行,他的體會是:「以前我常講專業外不要外行,但其實康納曼讓我覺得隔行如隔山,所以我現在會講,隔行不能如隔山,科系要整合。」他認為自己如果早年能念一些心理學的話,如今寫出的文章會更有說服力,會更動之以情。

何其幸運何其不幸

 如今的人究竟是更加幸運了還是更加不幸呢?

 在高希均看來,現在的人面對很多的矛盾和衝突。一方面他何其幸運,有了很多很多種方式接受知識:「我們腦子裡隨便想到的,就有看報紙、看書,或者聽廣播、上網當然更方便,還有電子書,這麼多的平台,這麼多的方式去接受知識。」另一方面,因為平台太多、選擇太多,人們的注意力被打散了。高希均說:「任何人最怕都是選擇太多。沒有選擇太可憐,但選擇太多又會迷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看一個人怎樣以智慧,去鎖定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的時間,譬如只看幾個關鍵的電視channel,只讀幾種重要的雜誌——否則?「那就不是看書,而是看資訊了,資訊轉瞬即逝,但真正能沉澱下來的,則是知識。」

 懂得選擇,平台才能真正發揮效用。高希均用他的老本行經濟學為例,「經濟學中有本書,叫《The Attention Economy》(注意力經濟),簡單來說,就是像我常常告訴學生,要在early stage of life就學會怎樣說不。」最直觀的例子,譬如一個大學生,在圖書館打定主意自己今天要好好看三個小時書,但突然收到一條簡訊,朋友邀請去喝杯啤酒,那他就根本沒辦法掌握自己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學會Say no,不看、不聽,關掉手機,這三個小時就是concentration。」高希均強調,一個人的成功,絕對跟他利用時間、吸收知識有絕大的關聯。

正派經營才能永續

 高希均生在南京、長在江南、十三歲到台灣,唸了十年書大學畢業。又去美國呆了若干年,所以大陸、台灣、美國三個地方他都相當熟悉也相當關心。一九九八年退休時,他搬回台灣大量參與《遠見》雜誌和天下文化的工作。

 在剛剛頒佈的金鼎獎中,二十二個獎項,遠見.天下文化包攬了七項,被傳媒稱為最大贏家——企業的成功究竟是否有秘訣?在內部慶祝會上,高希均這位創辦人舉的例子,恰恰出自天下文化旗下四本月刊之一的《哈佛商業評論》當期文章。那篇文章寫道:怎樣做A plus的企業,其實只有三個條件。

 根據對二萬四千間公司長達四十四年的訪問與資料整理,文章的兩位作者整理出三個法則:一是價值大於價格,就像《遠見》其實在台灣賣得並不便宜,一本要三百三十台幣,但高希均堅持品質要足夠好,讀者絕對不會因為價格便宜而買一本雜誌。法則之二是一定要營收大於成本,那篇文章的作者幽默寫道:第三個原則就是follow前兩條原則,不過高希均多年的經驗,令他讀完文章後,想要為之加上一個真正的「第三條法則」:四個字,一定要正派經營。他說,這個世界上有ways of making money,也有ways of not making money。

 「天下文化二十五年出了二千六百本書,這麼多的文字裡面,這幾千萬字中,你無法找出任何一段文章是關於鬥爭、黑暗、色情、暴力的,統統沒有。這就是我們做出版的方式。」這樣的話語講出來,不但擲地有聲,更能聽出一位出版人內心的驕傲。

王力行:閱讀的習慣一輩子受用

 王力行是國立政治大學八萬多個畢業生中被選出的八十位傑出校友之一,她的才氣,不僅體現在用女性的溫婉去成功主導一間大出版機構的發行運作,更在於她充滿魅力的思想。

 閱讀在她看來,真的是件很奇特的事。

 她引用了台灣優秀的心理學家洪蘭常講的話。「其實知識在我們的腦子裡就像一個架子,當你讀一本書時,你就把你的知識也好、想法也好、人家寫出來的經驗也好,放到一個架子上面,當這個架子上放了很多很多知識的時候,有一天你碰到一個問題,它自然就會觸類旁通連起來,這就是知識的關聯性。」當架子上沒有透過閱讀得到知識的時候,是空的,可是當閱讀愈多、架子愈滿的時候,我們碰到一件事情,就會突然想到:我好像在哪裡讀過這個東西。

 王力行很贊同洪蘭的看法,她認為閱讀是我們每一個人的background knowledge。「閱讀是你背後的支持,是支持你做判斷的那個衣架。」而她更認為,閱讀要從小養成一個習慣。「從閱讀裡面得到知識、心靈上的提升、透過文學感覺到情感上的悲歡共鳴,從而理解人生,這個習慣的養成真的非常重要。要把閱讀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從小孩子就開始培養,讓孩子習慣於隨時、隨手就拿起來讀,這個習慣一養成,一輩子都會受用。」

 在香港,常有家長探討怎樣提高小孩子學習的動機。而王力行認為,台灣在這方面則正處於過渡階段。「像我們出版童書去和學校講故事,先是讓作者改變了過去的說教式content,讓小朋友覺得有趣,讓他們學的內容和生活相關、從生活中學習,二是出版社對內容的要求,也會讓兒童文學作家本身更接近兒童,更生活化。」

 當然學校老師鼓勵學生閱讀也是重要的。但在亞洲非常強調考試的風氣之下,似乎所有的學習一碰到考試就會被扭曲,因而她認為,台灣還有一段路要走。「學生去閱讀的真正意義是,看了一篇文字真的能抓到它的重點,用來梳理、解決生活上的能力,真正的教育改革是蠻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出版社扮演的角色,也是培養學生去養成閱讀習慣,譬如從聽故事開始。當學生學會了自己閱讀,去面對未來的學習、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或許教科書與廣泛閱讀間那條看似壁壘分明的界限,便會不攻自破。」

相關新聞
「天下人」談閱讀 閱讀不只救自己 (2013-05-11) (圖)
人物小檔案:高希均 (2013-05-11) (圖)
人物小檔案:王力行 (2013-05-11) (圖)
書法家張培基 培蔥鬱丹青 基深厚底蘊 (2013-05-04) (圖)
追尋中國夢 (2013-05-04) (圖)
張培基簡歷 (2013-05-04) (圖)
多重身份的「老派」鄒靜之 (2013-04-27) (圖)
真誠演繹創作意念 (2013-04-27) (圖)
黃豆豆與舞蹈天長地久 (2013-04-20) (圖)
成為父親: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 (2013-04-20) (圖)
黑澤清 日本「心理驚悚」大師 (2013-04-13) (圖)
鄧康延追尋遠去的民國精神 (2013-04-06) (圖)
呂樂的善惡思辨 (2013-03-30) (圖)
戲棚師傅的竹枝美學 (2013-03-30) (圖)
宋以朗與「張愛玲的香港故事」 (2013-03-23) (圖)
「淺水灣文學之夜」 張愛玲的香港故事 (2013-03-23) (圖)
「鳥語花言在春日─淺水灣文學之夜」 (2013-03-23)
金士傑 愛戲多過愛自己 (2013-03-16) (圖)
金士傑小檔案 (2013-03-16) (圖)
「老派價值」媒體人王健壯 (2013-03-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