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霞子的借殼小說。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上個世紀四、五、六十年代,香港報紙副刊颳起一陣「借仙」風,所謂「借仙」,是「借」來滿天神佛,飄然下凡塵,將在現代社會所經歷的事跡,演成小說。作者包括梁厚甫、陳霞子、高雄、林壽齡等。借的仙包括孫悟空、豬八戒、濟公、八仙等,報刊則有《新生晚報》、《成報》、《香港商報》、《晶報》等,極一時之盛。
這股寫作風氣,並非香港作家的首創,而是其來有自。晚清時,這風氣甚為盛行,阿英認為「實無一足觀者」,是當時「新小說的一種反動,也是晚清譴責小說的沒落,是文學生命上的一種自殺行為」。他將這種小說呼之為「擬舊小說」。
香港作家在一九四九年後,承傳這種「反動」、「沒落」而發揚光大起來。尤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各作家競相借仙書寫,成香港通俗小說文壇的一支異軍。
所謂「擬舊小說」,阿英定義云:「大都是襲用舊的書名與人物名而寫新的事。」即是除仙之外,還有沿襲書中人物而創作另一段新的故事。」最知名的是吳趼人的《新石頭記》、賈寶玉旅遊到另一個世界:文明境,在這境界中,他還到太空與海底作科幻式的探險。又如南野武蠻的同名小說,將死去的林黛玉翻生,逃離大觀園,去了美國留學,讀了個博士,再到日本當教授。賈寶玉尋蹤而至,林博士已成了學究,醉心學問,再無意重續前緣了。
這種「擬舊」,是將書中人物作越界旅行,置換於另一世界,因此,有大陸學者歐陽健,認為此不甚恰當,而改之為「翻新小說」。此名亦不甚恰切,賈寶玉、林黛玉故事已逸出原著,時空轉換,另闢蹊徑,人物性格也變,如何謂之「翻新」?
我認為可訂名為「借殼小說」。
「借殼」二字乃財經術語。據《中國經貿新詞詞典》解釋:「殼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買殼上市是非上市公司,剝離被購公司資產,注入自己的資產,從而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其實,購進的殼還可改名換姓。借殼小說,就是借來書名或人物敷陳新事,與原書的內容,已渾然不同。晚清、民國、香港這類型的小說,無非借其形,以達作者的敘事目的和想像。
香港的借殼小說,除了借仙之外,還借書中人物,將他們置換於香港這社會,反映現實,往往奇趣橫生,當中亦有佳作,並非「實無一足觀者」。
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戰勝利後,各報紛紛復刊,副刊鮮見借殼小說,直到一九五○年代,始熾熱起來。先是陳霞子,於《成報》撰〈濟公新傳〉和於《香港商報》寫〈海角梁山泊〉等。隨有梁厚甫於《新生晚報》撰〈孫行者遊香港〉,高雄於《香港商報》寫〈呂洞賓下凡〉、《成報》寫〈八仙鬧香海〉、〈豬八戒遊香港〉等,筆聊生於《晶報》寫〈西遊回憶錄〉,橫跨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極一時之盛。由此可見,這股「借殼」之風,承傳晚清民初,在香港還魂起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再不復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