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從埃及壁畫上的稚嫩筆跡到敦煌石刻上的老練書法,上個星期的網絡熱點無疑是「到此一遊」。而本以為在浩瀚的網絡新聞中,「到此一遊」也就是到此一遊,卻沒想到被越炒越熱,大有奔向深度遊之勢。
首當其衝的輿論,自然是對長久以來一直為外界所詬病的中國遊客素質低下的鞭撻。也怪不得人抨擊,隨便就撿最近三個月來說,除了「到此一遊」,中國遊客的壯舉尚包括在馬爾代夫偷珊瑚且驕傲地上網炫耀、在故宮太和殿銅缸上刻字、在帕勞潛水區亂扔「中華」煙盒……而這還只是曝光出的典型個案,至於普遍存在的大聲喧嘩、缺少公德、只重物質等中國遊客的通病則是日日都在上演,以至於有外國導遊總結了十條「中國遊客特色」,其中最後一條最讓人汗顏:「中國歷史悠久沒錯,但中國人的文明禮貌卻太年輕了。」看看三個月裡奇特個案的頻率、再看看從孫子輩的丁同學到爺爺輩的宋記者的年齡跨度,國人確實沒有回嘴的餘地。
再一類輿論是發生在於埃及刻字的丁同學被人肉搜索之後——到此一遊的照片曝光後,有網民快速人肉出小丁的姓名、年齡、出生年月、就讀學校等信息並一一公之於眾,更有好事黑客黑了小丁學校的網站,使訪問主頁時會先彈出「丁××到此一遊」的字樣。有報道轉述小丁父母的話,說丁同學「壓力很大,哭了一夜」。然後,不少媒體趕緊報道,除了繪聲繪色把丁同學的詳細人肉信息又重複一遍以讓它傳播得更廣些外,還堵到丁家門口等著採訪,或者找來所謂專家大談「如果公開的行為導致被搜索人自殺,相關人員或要承擔刑責。」乍看是句好話,但放在此情此景中,怎麼看怎麼覺得有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意思。而這一切,正如《北京青年報》評論員張天蔚說的那樣:「面對不良現象時,過度亢奮的道德義憤總是比較可疑。即時從最善良的角度解讀,用『到此一遊』的方式表達對『到此一遊』的不滿,也是同樣幼稚的行為。若從更嚴格的角度分析,這種極端表達宣洩的不是正義,而是暴戾。……如果輿論總是不能走出以暴制暴、以醜批醜、以罵對罵的模式,則只能證明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仍然處於同一個道德水平。」
旅行喜歡到此一遊,到此一遊時還喜歡寫出到此一遊,而批判到此一遊的方式仍然是到此一遊。五千年的積澱,曾經的禮儀之邦,為什麼到了今天,卻讓「到此一遊」成了自己的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