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著名歌唱家方瓊
或許你會認為,以她的美麗與資質,這條藝術人生之路想來走得一帆風順。但恰恰相反,方瓊的從藝道路其實算是坎坷。光是考入音樂學院,她就考了足足三年。
最初因為武漢距離老家湖南近,她去報考武漢音樂學院,被學院的一位專家稱為「天生不是唱歌的人」。直到多年之後,方瓊成為這所學院的客座教授去講學,再提起這舊事時,當年的老專家已不在世。她說:「其實不怨人家,我當時沒受過專業訓練,自身條件沒發揮出來,沒能讓人了解我有多少潛質。」但她很執著,第二年又去考,還是沒考上,第三年就去了上海考。
第一次沒考上,方瓊去了北京,在那裡呆了差不多三年。「剛去的時候,因為家裡沒條件讓我去住賓館,當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沒可能自己租房子,所以就住親戚家。」親戚家有個剛生下來的小孩,才幾個月,她自告奮勇幫著看孩子,但其實自己才16歲,也還是個孩子。「看孩子也要做孩子的飯,這些保姆的責任,就由我一個人承擔。後來孩子長到十幾斤開始抱不動,家裡來客人時大人說話我就得抱著孩子到馬路上,沒有推車用。」方瓊印象很深,親戚家住在東四十條,抱著孩子的她當時就站在東四大街上,懷裡的孩子突然莫名其妙開始哭,她也跟著哭。「又不能告訴父母,否則他們會不讓我留在北京求學。」
後來她的一位考上了人民大學的同學對她說:「你要出來學習,不能就這樣一直幹家務。」於是抱了八個月孩子之後,她搬進了同學的宿舍,兩個女孩擠在一張狹小的上鋪上,頭對腳地擠了整整兩年多。方瓊講起這段經歷時笑道:「所以直到現在,我家裡的床必須要有兩米多寬。」本來嬌生慣養的少女,為了事業必須磨練出擔當與承受力,這段經歷對她是考驗,也使她比同齡人早熟很多。
方瓊說:「我一直有個信念,我要考上音樂學院。」終於在第三年,她考入了上海音樂學院,開始為期五年的大學生涯。進了學校,她很知道自己要甚麼,但分配給她的導師和她的唱法並不對路,學了一年後,她想轉導師,學校卻不允許——除非退學重新再考。「沒辦法,只能忍受著學,所以大學期間的學習一直不順,畢業分配又好不容易留在上海,進了個合唱團。」這與方瓊的期待相差太遠,她認為自己的天性是唱獨唱,而且團內當時只有她一個人唱民歌。她回憶道:「我去和領導吵架,因為我想轉出來唱獨唱,但領導說沒有設立這個編制,又說好的獨唱演員本身也是好的合唱隊員,我當時就跟領導說你錯了,藝術有個性和共性之分,我一個唱solo的演員怎麼能坐在合唱隊裡找到和大家共同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