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樹根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期待已久的啟德郵輪碼頭終於開幕,並迎來了第一艘10萬噸級的巨型郵輪「海洋水手號」泊岸、3,000位海外旅客到訪。在此之前,訪港的大型郵輪只能停泊在葵涌貨櫃碼頭,對香港作為旅遊之都的形象大打折扣,今後郵輪則可以直入維多利亞港的心臟地段停靠。首批抵港的旅客均對啟德碼頭給予正面評價,反映出維多利亞港對外國旅客而言,仍有極大的吸引力。
中環碼頭規劃無特色
可惜,對於維港海濱兩岸的寶貴旅遊資產,政府卻不懂得善用,甚至白白浪費掉,可謂「唔識寶」。就早前立法會工務小組討論中環4、5、6號碼頭加建商業樓層工程,政府只把著眼點放在如何利用新建樓層的租金去補貼離島渡輪營運,眼光未免狹隘,沒有宏觀地考慮到上述地帶屬於維港正中心地段,背後更會連接未來落成的中環灣仔新海濱長廊及IFC2期商場,實有潛力變身成為像三藩市漁人碼頭、悉尼達令港和新加坡克拉碼頭般的熱門旅遊景點。
根據現時的規劃,政府耗資6.97億元,在該3個碼頭上蓋各加建一層半樓層,以增添餐飲、零售和綠化園景等用途;而當局估計新增的12,600平方米商用樓面面積,每年租金收入將介乎2,700萬元至6,900萬元,從而補貼長期虧蝕的離島渡輪服務。至於新增商業樓面日後如何營運、由誰營運,政府現時未有計劃,只待日後再決定,予人「見步行步」的感覺。
事實上,政府在這項加建工程上,犯下了多個規劃失誤。首先,3個碼頭位處維港中心區域,但政府的設計方案卻是「官樣文章」,毫無美感與特色可言,更遑論能夠成為維港地標;其次,政府未決定碼頭日後的營運模式前,便匆匆進行改建,間格上未必能配合最有利的營運方式,窒礙營運商入標意慾;第三,政府嚴重低估三個碼頭每年的租金收入只有2,700萬元至6,900萬元,即每個碼頭每月的租金收益只有75萬元至191萬元之間。
坐擁無敵海景的中區商舖而言,有關估算未免過分保守,有如把公帑倒落海。最後,三個碼頭新加建樓層的綠化平台日後將與中環新海濱長廊的綠化平台相連,顯示該項工程屬於中環新海濱規劃的一部分;但政府只視這項加建工程為一個獨立項目去處理,卻完全沒有考慮如何配合未來的新海濱發展,這是典型的規劃失誤。
以BOT模式營運爭取「三贏」
加建工程最終在一片反對聲下被否決,筆者希望政府能夠聽取議員的意見,以更宏觀及長遠的角度去考慮。首先碼頭的外觀設計必須改善,以打造成維港新地標為目標,務求令旅客對維港留有更深刻印象。此外,為了善用加建樓面以獲取更大收益,政府不應僵化地只優先把加建樓層批予渡輪營辦商經營,因為渡輪公司虧蝕時會獲得政府補貼,故他們未必有動力去好好地經營碼頭商舖以賺取更大利潤。筆者建議,政府可研究把有關工程作公開招標,例如用BOT模式「興建-營運-移交」,邀請有興趣的商界出資加建,再承諾給予長時期營運,為中區打造一個國際知名的購物中心;當然,碼頭業權仍歸政府所有,營辦商每年從收益中撥出一個百分比去補貼渡輪服務,另外在經營條款內亦可加入要求劃出一部分店舖予小商戶/本土特色行業經營,及設有大面積的公共空間,以滿足市民共享維港美景的訴求。
相信在商業模式主導下,碼頭收益定必較政府原先預計的更為可觀。此舉無論對補貼離島渡輪、發展旅遊業和善用海濱土地而言,都是一個「三贏」方案,期望政府能以更開放及全面的態度去思考有關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