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謙 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
人口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本要素,人口數量、素質及分布,關係到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香港面積僅有1100多平方公里,上無黃金,下無石油,天然資源缺乏,「人」是香港最寶貴的資源,亦是本港賴以成功的基石。不過,隨著生育率下降及人口高齡化,香港已漸漸演變為一個「少子老齡化」的社會,而這種發展趨勢,將對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峻的挑戰。
香港的總和生育率,自70年代起急速下降,並於1980年跌破自然更替水平。在過去20多年來,生育率大致呈現下行趨勢。相反,隨著醫療技術、衛生及生活環境的持續改善,本港人均壽命卻不斷延長。按政府的統計數字預測,到2023年本港將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超高齡化社會」,屆時每5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長者人數達160萬。
人力資源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但「少子老齡化」將直接導致勞動人口減少、勞動人口結構老化,以及勞動力供應失衡等問題。按預測本港勞動人口的增長到2018年就會「見頂回落」,到了2041年將下降至340萬,低於2012年的水平,此必然成為日後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而從社會層面看,若生育率持續下降,難免會影響整體人口及家庭結構。隨著青少年人口比例按年下降,將加快人口高齡化的步伐。此外,家庭成員人數亦會隨著生育率的下降而減少,直接削弱家庭養老護老的功能,最終可能需要將家庭照顧長者的責任,進一步轉移到由社會福利體系去分擔。
其實,早於2003年當局已意識到「少子老齡化」的問題,並提出過一套人口政策作應對。不過,當年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在發表報告後隨即解散,而政府落實小組報告書內的部分建議後,就再沒有後續跟進,就連一次人口政策的檢討亦沒有。到了2007年政府成立「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但竟然到2012年5月才突然公布一份新的人口政策,但時值政府任期尾聲,政策建議最後又無人跟進。
人口政策屬於重要及長期政策,須長時間才能取得成效,其間更要不時進行政策調整及檢討。舉例而言,若人口政策定時檢討,政府就不會任由「雙非孕婦」在2003年後大量湧港產子,而長者退休保障的討論亦應早已啟動。因此,人口政策必須有常設的架構專責跟進人口狀況的變化、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及研究;同時協調跨政策措施執行,監察政策執行和落實進展,以及適時就現行政策進行檢討。可惜,過去兩任政府均沒有重視人口政策,推出的人口政策不是「虎頭蛇尾」就如「落雨收柴」,成效自然乏善可陳。
新一屆政府上任不久即重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特首亦於施政報告內闡述了人口政策的理念,算是重視人口政策的表現,但政策能否得以落實、持續執行、定時檢討則還要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