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回歸融合:兩地分合眾生相 縱橫銀幕半世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港人身份認同可在港產影視作品反映一二。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香港與內地矛盾近年成為社會熱話,不少影視作品都加入相關情節,吸引觀眾收看。其中早前播放的電視劇《老表,你好洁I》更是開宗明義以此為主線,用喜劇方式呈現社會現狀,一度成為不少市民茶餘飯後的議題。其實,在過去數十年間,香港影視作品中內地人的形象可謂變化多端,早在上世紀70年代落後庸俗的「阿燦」,至回歸後內地經濟急速起飛,搖身一變成企業高層及身家億元計的投資者;而因應文化及資源上的衝突,雙非孕婦等角色同樣出現於電影、電視中。到底「內地人」的影視形象究竟如何轉變?轉變背後與港人身份認同、身份定位及其政經環境又有甚麼關係?於影視文本以至整個社會環境層面,又如何構成「香港認同」呢?下文將會逐一解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基礎級:關係漸密生矛盾 文化差異乃根由

 香港與內地關係日漸密切,但基於社會及文化背景的差異,近年兩地矛盾事件有所加深,包括水貨客、雙非、限奶令等議題,都廣受兩地民眾關注。事實上,不少影視作品都將有關元素加進劇情,如早前播放的《老表,你好洁I》,更是集中反映相關現況的電視喜劇之一,其情節改編自多個社會熱話,飾演「惡導遊」的湯盈盈強迫內地遊客購物並出言不遜,被王祖藍(飾蔡芯)拍下並傳到網上,引起軒然大波,便再現當年「導遊阿珍」的情況。另有部分人改編流行歌以表達對雙非孕婦赴港產子不滿、愛買名牌的內地遊客、四川地震的孤兒愛心香港遊等劇情,也讓《老》劇增添不少話題。但該劇播出初期,被指加深兩地矛盾、扭曲事實等,引起一定數量的投訴。 ■參考資料:香港《文匯報》、鳳凰網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進階級:神州崛起 同胞影視形象向好

 香港影視作品一直是社會主流文化變化的寫照,當中也說明兩地關係的演變。下文將透過不同時期影視作品中的內地人形象,嘗試和大家探討當中關係。

1970至1980年代《網中人》掀「阿燦」熱

 改革開放後,兩地開始交往頻繁的同時,也衍生更多偷渡客。當時內地相對落後的社會文化,以及部分人利用兩地差異進行不法行為,使一些港人對內地人的厭惡感加重,導致這個時期的影視作品中,不少內地人都屬「阿燦」、「大圈仔」(編者按:泛指從內地到港澳台等境外從事黑社會犯罪活動的人或群體)這樣的愚昧、落後的負面形象。

 以經典的「阿燦」為例,出自電視劇《網中人》、由廖偉雄飾演的程燦,塑造成鮮明且具代表性的內地人形象。該劇播出後的隨後兩年間,再接連出現《阿燦正傳》、《阿燦有難》和《阿燦出千》等一系列電影。片中阿燦不知何為信用卡,亦不會使用自動購物機,但又自命不凡,不懂說懂,當他一口氣吞下36個漢堡包的誇張情節為港人津津樂道的同時,這個從內地來港與家人團聚的「阿燦」從此成為新來港人士的代名詞。

1980年尾至1997年《表姐》笑料多 喜現「生活異」

 《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確定香港「97回歸」,預示港英時期歷史的終結及主權歸屬的轉變。那亦令港人對香港的未來和身份的轉換出現一種拒斥和恐懼,令本土意識更明確地出現。而影視中的內地人形象也承載港人這種複雜心態,開始發生改變。

 電影《甜蜜蜜》講述從1986年至1995年男女主角黎明(飾黎小軍)和張曼玉(飾李翹)的愛情故事,從影片可一窺內地和香港在這10年間的歷史變遷。男女主角均是來自內地的新來港人士,從社會底層做起,兩人的理想都是想融入香港這個社會。經過個人奮鬥,兩人最後留在香港,成為香港一分子。但隨著1997年的臨近,部分港人人心惶惶選擇移民。當中包括黎小軍,最終選擇移民美國。

 至於電影《表姐,妳好洁I》則可謂包括《老表,你好洁I》在內同類型喜劇的啟蒙。在1990年至1994年間共拍攝4集同系列電影,以幽默諷刺方式,呈現內地女公安幹部鄭裕玲(飾鄭碩男)與港人員公務合作執行任務的情況,並因風俗、行事方式及文化落差而鬧出連串笑話。電影以喜劇手法,凸顯當時兩岸三地的政治、生活方式與理念的不同和衝突,而劇中角色最終成功通力合作完成任務,說明兩地民眾對相互了解與融合的寄望。

1997年至2003年《榴槤飄飄》聞「北姑」

 97回歸後到21世紀初,深陷身份危機的港人遇到亞洲金融風暴、SARS等一連串天災人禍的打擊,香港文化的心態開始變得複雜和矛盾重重,包括對某種被外力強加的新身份的排斥,亦有對過去的懷念,而這個系列的磨難,亦在內地政府的幫助下,開始走出困境。

 隨著對內地情況有較深刻、全面了解,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影視從業員了解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影視作品中內地人開始有越來越多客觀、正面形象,如電影《榴槤飄飄》的秦海璐(飾小燕)和《無間道3》的內地臥底公安陳道明(飾沈澄)。《榴槤飄飄》描述來自東北牡丹江的秦海璐,持雙程證來港工作和回鄉的故事。導演通過紀錄片形式拍攝小燕在兩地生活的狀態和情感,突出「北姑」這個職業對小燕的傷害。電影以客觀角度看待她們所從事的色情行業及香港社會對她們的影響,立體地塑造內地人的形象,以及香港與他們的關係。

2003年至今 《葉問》先打日再挫英

 2003年兩地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港人大舉北上發展。香港影視從業員對內地觀眾口味與主流官方價值取向的把握,越來越到位。以電影《葉問2》為例,延續首集《葉問》的劇情,二次大戰之後,葉問(甄子丹飾)從佛山輾轉來港,葉問的對手不再是日本人,換成英國人。葉問力敗英國拳王,一方面表現出對英國殖民主義的某種反抗,同時也反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認同。影片以葉問作為香港認同的關鍵,足見香港電影立足中國傳統以建構自我身份認同。

 但另一方面,自從內地開放個人遊,越來越多內地人來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消費、旅遊,在促進香港經濟的同時,帶來兩地文化更頻繁的碰撞。部分港人北上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文化衝突。這一切都成為此階段時間影視的素材。電影《老表,你好洁I》、《低俗喜劇》中的內地人形象正是好例子。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概念鏈接:嬰兒潮(Baby Boom)

 指在某個時期及特定地區,出生率大幅上升的現象。例如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出生人口高達7,800萬人,佔目前該國人口約四分一。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摘星級:身份區別原漸消 強調本土又對立

 香港新聞學者馬傑偉在《影視香港—身份認同的時代變奏》一書指出:「對香港居民來說,內地新移民的負面形象卻成了肯定自己身份的文化資源。」上世紀70年代後期,大眾文化的普及和發展,李小龍、狄龍等明星消費及二戰後土生土長的嬰兒潮一代逐漸成為社會主力等因素,都構建以香港自我為價值判斷的自我意識。與物質豐富、進退得體的港人來說,這些在影視中被異化行為的內地人則處於極端劣勢。有人認為,從他們身上,港人可輕而易舉獲得強烈文化優越感,也能感受到對集體虛榮的滿足。

 在上世紀80年代尾至回歸前的歷史背景下,內地人形象在香港影視中呈現變化。如電影《賭聖》中個性單純的星仔(周星馳飾),從其香港三叔(吳孟達飾)的角度,除是密不可分的親屬外,更具特異功能,讓自己能藉此達到賺錢目的。有人認為,香港影視中的內地人形象的改變,其實並不對應內地人某些客觀變化,而是反映港人自我身份認同的迫切需要的一種文化策略。

 兩地簽署CEPA後,在影視中,港人和內地人的身份背景差異已逐漸消失,統一消失在「中國人」身份中。

白領高層難「露餡」

 楊冪在電影《春嬌與志明》中飾演的90後空姐,在《竊聽風雲2》黃奕扮演的成熟自信、穩重幹練的律師及《槍王之王》李冰冰扮演的外匯投資公司女上司邵安娜等,不管是白領、律師還是企業老闆,已難在銀幕上看出與港人的差別(除角色所操語言需配音外)。在不少電影中,基本上已不存在一種清晰的「內地人」形象。

 在差異消失的大趨勢下,同時作為文化反彈,個別影視作品卻又會聚焦於兩地差異以至對立面,藉以更強調及重構本土特質。這種差異的「消失」與「突顯」兩者並存的特別狀況,值得當下社會進一步分析及深思。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並解釋內地人於香港不同時期的影視形象的轉變。

2.承上題,分析這些影視形象轉變與當時社會有何關係。

3. 有人說:「以兩地身份認同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可能加劇兩地民生矛盾。」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這個說法?試以《老表,你好洁I》為例加以討論。

4.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近年內地經濟迅速崛起,令港產影視作品的『內地人』形象日漸討好」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5.試評論「若港產影視作品為開拓內地市場而不斷加重內地元素,將令本土色彩漸失,越來越少本地人捧場」這個說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延伸閱讀:

1. 丘靜美:《跨越邊界:香港電影中的大陸顯影》,《今天》二十八期,頁133至152,1995.

2. 黃宗儀:《面對巨變中的東亞景觀—大都會的自我身份書寫》,(台灣:群學出版),2008.

3. 陳家樂、朱立:《無主之城—香港電影中的九七回歸與港人認同》,天地圖書,2008.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相關新聞
微調生升高中 缺資源焗「轉台」 (圖)
家長:同讀英中無分別
VTC放榜後連續3日「統一收生」 (圖)
膝腫短跑夢碎 男拔生IB揚威
教科書價高企 中學「整合書」解困 (圖)
科大生投資基金 賺70萬跑贏大市 (圖)
一成青年網購毒品貼裸照
校園放大鏡:秀明小學畢業禮 姚柏良勉「惜學」 (圖)
教學有方:小組面試避用港式英文
回歸融合:兩地分合眾生相 縱橫銀幕半世紀 (圖)
概念圖:港產影視作品 (圖)
DSE中英應試攻略•ENG:基本文法不出錯 英文作文沒難度 (圖)
DSE中英應試攻略•中:鳳頭豬肚豹尾 抒情文三技巧 (圖)
細味名言:暑假快樂 樂在暑假 (圖)
騎呢遊學團:給你101個理由啤一啤 (圖)
中西方文化交流系列:傅瑩演講錄 (圖)
外交知識競卓越 港生共圓中國夢 (圖)
洪磊喝彩:港生功夫硬 (圖)
情景模擬 各顯鋒芒 (圖)
尖銳發問 中肯作答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