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網人網事:壞消息綜合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05]     我要評論

狸美美

 不知有多少人正和小狸有一樣的感覺:現如今每天早上刷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越來越需要勇氣——除了帖子越來越海量之外,帖子的內容也正在越來越令人不安。各種沒底線的社會案件、各種「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真相」、各種貪污腐敗社會不公、各種分析唱衰預言崩盤,按網友的話說:「刷一次微博,需要看一個月的《新聞聯播》才能療傷。」

 我們身邊的「壞消息」,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多過。其實,喜歡「壞消息」是人類的天性,這一點早已有心理學家論證過,但問題是,中國人對「壞消息」的熱衷程度,遠遠高於人類的平均水平。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二○一○年的一份數據顯示,有百分之六十二的中國網民表示更願意分享負面評論,而全球網民的這一數字為百分之四十一。

 心理學家指出,喜歡打探並傳播「壞消息」,反映出群體焦灼疑慮的社會心態。按照這個角度,高出的這一截,也許可以理解成中國人的社會焦慮感更嚴重。而如果只是喜歡打聽個小道消息也就罷了,可心理學上又說了,「在壞消息輿論場中,由於部分較為偏激的觀點在交流互動中不斷得到強化,最易以某個突發性事件為由頭,演變為負面觀點的集體宣洩,從而形成排斥理性的『偏激共振』現象。」這就好比現在的帖子中,只要一提及「公務員」、「富二代」、「央企」、「天朝」等關鍵詞,不論事件本身如何,一定會有相當數量的咒罵煽動跟帖,有時候甚至出現一邊倒的情況,而這時誰要是敢表達個不同意見,沒的說,一定是「五毛」,拍丫的!至此,「長舌婦」正式變身為「網絡暴民」,甚至是「網下暴民」。

 而當時代前進到今天,伴隨著微信朋友圈這種以親友為傳播基礎的自媒體的誕生,「壞消息」的負面影響力更加是以核裂變的速度在倍增—有心理學家就解釋過,「在恐慌心理狀態下,人們更容易相信來自手機短信、經由自己信任的親友傳遞的一些說法,即便這種說法可能沒有什麼科學性。」換句話說,來自親友的洗腦更快速。

 壞消息、恐慌、盲信、憎世、更多壞消息、更恐慌、更盲信、更憎世……國人的社會焦慮感就在這個無限惡性死循環的怪圈中不斷累積升級著。與之相對的,是永遠慢半拍、不專業以及舊思維的政府信息公開,而這又恰恰幾乎是唯一可以對抗謠言的武器。

 最後小狸想著重表達一個觀點:體制的完善非一日之功,在這方面也許路途尚遠,但以個人為單位的清醒卻要容易得多。凡事問個「真的嗎?」,不管它出自誰人之口。也許我們識別不了處心積慮的陰謀,但完全可以辨別出常識性的錯誤。

 未在追究之前,永遠不要深信不疑,沒來得及思考,就不要給出意見。而敵人的敵人,並不見得是朋友。

相關新聞
乾陵大猜想:追隨唐代人的精神和夢想 (圖)
唐陵典範 「露天石雕博物館」 (圖)
無字碑之謎 (圖)
六十一蕃臣像無頭之謎 (圖)
乾陵地宮寶藏之謎 (圖)
乾陵為何未被盜掘 (圖)
武則天時代的風貌 (圖)
為了愛情,你可以去到幾盡? (圖)
書評:你我的界線就是一種憂鬱 (圖)
書介:Mabel植物記 (圖)
書介:咖啡館推理事件簿:下次見面時請讓我品嘗你煮的咖啡 (圖)
書介:跟著節氣學吃酸.檸檬 (圖)
書介:一個人的狗回憶:高木直子到處尋犬記 (圖)
書介:就這麼漂來漂去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文人的脊樑 (圖)
琴台客聚:六壯士立功 (圖)
翠袖乾坤:長輩十忌
跳出框框:學習外語
生活語絲:書展絮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