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是在多位中央領導人赴基層就經濟形勢和改革開放等問題展開密集調研後召開的。顯而易見,我國新一輪改革大幕已經拉開,各個重點領域的改革正在深化推進,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應該看到,國家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與香港密不可分,「香港因素」在國家改革開放總體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可以預見,香港擁有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同樣可以再次作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借鑒,香港亦可獲得龐大的商機。
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經濟形勢。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複雜。各地區、各部門應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深化改革,加快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不斷改善民生,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扎實做好各方面工作。在展望下半年形勢時,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
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這重申和明確了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市場取向的改革,而不是重返計劃經濟和政府主導的改革。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再次闡述:「我們強調要以提高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強調通過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這一思路已被越來越多地區和企業接受,以市場機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緊迫感明顯增強。
分析家指出,充分發揮內地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除了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外,更重要的在於釋放內需,形成內需導向的增長。中央政府近期推出的改革新舉措,如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都意在力圖給市場「鬆綁」。近年來,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改革,國家已先後取消和下放了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領域一大批行政審批事項。今後,將積極有序有效地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著力解決體制機制弊端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工作會議即整風運動部署動員時,習近平提出,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制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可否認,內地的一些資源產品和資金價格體制還沒有理順,部分地方政府對經濟生活干預程度過多,一些行業存在嚴重壟斷現象,應是亟待改革的重點領域。
輿論普遍認同,在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等多重壓力之下,對處於「攻堅期」、「深水區」的中國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的全面深化改革觀不僅對改革開放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而且對理清思路、穩定大局、鼓舞信心具有巨大凝聚作用。筆者認為,未來幾年國家的全面深化改革,與過去改革有很大不同,將重新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側重於發揮市場作用,各項體制機制的改革旨在重視質量、提高效率,力求經濟可長期持續增長。
香港因素將繼續發揮作用
30多年來,「香港因素」成為國家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則是香港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內地因素」。香港回歸後,中央更加重視「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重要作用。值得關注的是,最近中央推出的一些政策,與香港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如降低中小企融資成本;對中小微企業暫免部分稅種;繼續體制改革,建立公平、公正、透明、健全的市場體制,大幅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等。若系列措施能加大力度,並使之長效化、制度化,有望激發中國累積數十年的民間資本更多投入創業領域。金融業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在內地金融體制改革中應大有作為。
這次會議強調,要積極釋放有效需求,推動居民消費升級,保持合理投資增長,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香港現代化服務業高度發達,又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可以協助內地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促進國家經濟實力特別是金融實力的提升。香港還可以在促進內地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公共政策的制訂和城市管理水準的提升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