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郝鐵川:三句識內地政制 「一國」「兩制」共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郝鐵川建議用三句話看待內地的政治制度:「各處鄉村各處例」、「條條大道通羅馬」及「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中聯辦宣文部部長郝鐵川近日在落區宣講《基本法》時,發現一些港人認同「主權中國」,熱愛「山水中國」,融入「經濟中國」,包容「文化中國」,但疑慮「政治中國」。因此他在昨日《經濟日報》發表《尊重「政治中國」,香港中央共贏》一文,建議用三句話看待內地的政治制度。

「各處鄉村各處例」

 第一句話是「各處鄉村各處例」。他引用王紹光《民主四講》對22個西方國家民主政體在選舉制度、政黨制度、立法行政關係的不同等方面的差異後說,人類的政治文明是多元的,須樹立包容不同的政治文明形式的胸懷。

「條條大道通羅馬」

 第二句話是「條條大道通羅馬」。即:各種不同的政治文明形式最終都是要走向每個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或中國自古以來夢想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郝鐵川說,歷史是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有機結合(或曰歷史是多樣性的統一)。所謂多樣性,是說歷史的表現形式多姿多彩;所謂統一性,是指歷史的終極走向是每個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要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選擇探索自己發展道路的權利,不要強迫別人跟在自己後面爬行。「鞋子是否合適,只有穿在自己腳上知道。」「人生而平等」,相信任何國家的人民都會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國實際情況的良好發展道路。

 他指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首先走的是以西方為師的道路。但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我們誠心誠意拜西方為師,可老師為何總是欺負我們這個學生呢?到了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列寧宣布原本沙皇侵佔中國的領土統統歸還,而且要跟中國建立平等關係,孫中山感動不已,因此,孫中山說:我們過去以西方為師,現在要以俄國為師,「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中國共產黨奉孫先生為中國革命的先行者,繼承了他未竟的事業。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代,還是把蘇聯當成老大哥學習。到了改革開放時期,我們終於認識到,雖然我們過去以西方為師和以俄為師,的確也學到了不少有益的東西,但無論是照搬西方模式、還是照搬俄國模式,都行不通。所以我們明白了只能按照中國的國情,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沿著這條路,使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人民從解決溫飽到進入小康、2020年將邁入全面小康。這一歷史性成就引起了舉世關注。不少西方人開始思考:我們總說中國人的制度是錯的,可他們為什麼能以「錯」的制度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到底是我們西方人錯了,還是中國人錯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三句話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郝鐵川說,中國在世界上具有很多特殊性,例如,中國是四大或五大文明古國的唯一僅存者,歷史傳統久遠沉重;中國人口13億,世界各國人口之最;中國同時進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和人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兩種轉型,舉世無雙;中國要建立完善居於世界多黨制和一黨制之間的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舉世無雙,等等。這些特殊性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是一長期、複雜的過程。美國立國之後經歷了包括南北戰爭在內的100多年的折騰,英國從1640年近代革命開始到1688年「光榮革命」,也經歷了近50年的折騰,法國大革命則經歷了復辟、反復辟80多年的折騰,這說明一種新的政治體制的確立都要經過一個曲折的過程。像中國這樣具有諸多獨特性的國家的政治體制的發展無疑要經歷一個艱難長期的過程。

 郝鐵川最後強調指出,只有樹立「各處鄉村各處例」、政治文明多元多樣的觀念,才會不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道路視為不同於西方的「怪物」;只有樹立「條條大道通羅馬」、尊重各國人民探索自由幸福之路的權利之觀念,才能尊重、善待「政治中國」;只有樹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觀念,才會寬容理解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階段性問題。樹立了「各處鄉村各處例」、「條條大道通羅馬」、「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等觀念,才會積極促進「一國」和「兩制」的互補共贏、和諧發展。

相關新聞
的哥反「佔中」 發聲護生計 (圖)
周融願港享「沒動亂民主」 (圖)
梁立人質疑流血收場無好結果 (圖)
妖言惑眾:戴耀廷屈中央「彈票」
群眾同聲反「佔中」 (圖)
總商會反違法表意見
重民生 熟即推 特首新風更惠民 (圖)
扶貧安老勞工醫療措施
特稿:落實長津 免居屋補價 惠逾70萬人
話你知:落區逾百次 行動回應訴求 (圖)
反對派屢拉布 阻撓措施落實
文匯緣報慶專題系列 (圖)
香港《文匯報》首任發行人楊培新 經濟學先驅憶創報艱辛 (圖)
治通脹谷承包 建功新中國 (圖)
楊培新簡歷 (圖)
印傭歲半少主 廚房墮樓亡 (圖)
廉署起訴劉夢熊 涉妨礙司法公正
評「警黑勾結」指控 林鄭:執法公平公正
岷人質事件 新市長道歉拒談賠償
黔煤礦主來港 傾生意墮天仙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