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日本面臨的三大問題,右傾化嚴重,人口老齡化,以及債務危機。三者交叉重疊,相互制衡,像一團亂麻。安倍企圖以右傾化,刺激右傾民族主義來化解內部問題,只能是飲鴆止渴。
每年的8月15日二戰日本戰敗日,鄰國都要板著臉看看日本政要將會如何表現。今年的安倍看似表面平靜,只獻上祭祀費,但安倍的3名內閣,另同百多位國會議員卻浩浩蕩蕩進入靖國神社,規模超過往年。可是最令鄰國憤怒的是,安倍在戰敗日致辭中打破20多年傳統,首次沒有提及日本對鄰國過往的傷害責任以及需要反省等的內容,此舉被視為逃避歷史責任,右傾化增強。
右傾路上越走越快
安倍自第二次執政以來,言行較前一次執政時期更為極端,日前回鄉祭父,在先人墓前,首次以歷史使命來形容修憲的決心,這也使得戰敗日致辭的打破傳統之處,不難理解。若承認了過錯,深刻地反省,修憲不是自打嘴巴?!只有把錯誤通通隱埋,才能堂而皇之修改憲法,改變其自衛隊的性質,進而擁有遠端進攻性武器並行使集體自衛權。日本在2013年度《防衛白皮書》中,更加首次提出獨立強軍路線,以上舉動讓人不得不擔憂其在右傾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
有人奇怪為什麼日本政府總是挑釁鄰國關係,鄰國越反對,他就越興奮的狀態,目的何在。筆者猜想,日本對國內,也有不可不提的危機難題,需要以此刺激民心。
老齡化問題拖垮日本
首先是人口老齡化問題,據日本總務省最新公佈的2012年度人口調查報告,去年人口總計1.28億,連續第二年出現負增長,人口減少量以及減少率都創下了自1950年以來的新紀錄。人口負增長同時衍生的是人口結構邁向老齡化,國家青壯年齡層出現斷層,生產力下降。即便現在也以高福利鼓勵生育,短期內也還是要面臨人口結構輕化老化的兩極端,青壯年短期內要承擔主要的生產生活壓力,會不會還沒有等年輕一代成長起來,青壯們已經被拖垮了?
新加坡也面臨此問題,前總理李光耀出書強調,老齡化將使經濟失去活力,因此新加坡靠吸納移民調整人口結構,他更指對日本前景感到悲觀,認為人口驟減使日本走向平庸。但日本不認同移民做法。歷史成就了日本的民族性高度統一,為了維護民族向心力,日本嚴格控制移民數量。希望保持日本的政治導向可以獲得民眾支持,修憲的目的是更好地體現出集體自衛,集體二字,在日本向來可以拉攏民心,所以人口危機無法從外部解決,也不能從外部解決。刺激民心,讓人狂熱的,巴西有足球,日本有修憲。試想,若大批亞洲移民在日本,修憲的說法哪能產生效應。
不吸納移民,只好鼓勵國民生育,完善社會福利,可是,錢從哪裡來?
「安倍經濟學」已走到盡頭
去年安倍高呼振興經濟得以重回政壇,並提出「安倍經濟學」,事實證明已走到盡頭。但近日財務省發佈資料顯示,日本政府的財務負債已超過1000萬億日圓。安倍在經濟上的作為,還能為他的仕途帶來多少支持?更甚,2013年上半年,由於日圓貶值,日本出現史上最大的貿易赤字。日圓匯率下跌,進口商品的價格迅速上升,其速度遠超出口增加的速度。情況能夠改善嗎?難。首先還是人口問題,生產力不足,衍生人才缺乏,曾經的電子業在亞洲獨領風騷,可是現在韓國的三星大行其道,日本的電子產品日漸式微。另外,增加出口不得不承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與鄰國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增加出口?
為了得到國內的政治利益,對外強硬,惹得烽煙四起。對內無法解決民生的問題,處處碰壁的安倍已證明右傾路線損人不利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