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把根留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19]     我要評論

郝鐵川

 編者按:郝鐵川博士的新著《香港基本法爭議問題述評》問世後,香港多家媒體都給予了客觀持平報道,引起了較大關注。該書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關係、單一制國家結構與民族自決權、次主權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其前言一句「感謝孟樓女士,慷慨允諾把她的一些研究成果收入本書,令本書增色不少」,也顯示作者不掠人之美的學者氣度。本報摘要發表該書前言,以饗讀者。

 香港回歸以來的實踐表明,從紙上的《基本法》變成現實的《基本法》,是一件十分艱巨、但又必須認真去做的事情。正如美國法學家弗蘭克《初審法院—美國司法中的神話與現實》所說的「法律並不是『書本上的法律』,而是『行動中的法律』」。

 早在2004年9月,梁愛詩女士就指出:「雖然《基本法》實施至今已經差不多七年,但是《基本法》許多方面仍未得到廣泛認識。我們傾向強調『一國兩制』中的『兩制』部分,但是『一國兩制』中的『一國』部分也同樣重要。」(律政司:《基本法簡訊》2004年第6期)

 2006年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王䓪鳴女士在一次政協會議上就指出香港青年雖然基本上是認同「一國兩制」,但是對「一國兩制」、《基本法》、國情缺乏了解,而且沒有去讀懂、了解的願望。這一情況引起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賈慶林先生的高度重視。

《基本法》需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

 2013年3月,譚惠珠女士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香港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回歸十多年來,香港社會在推介《基本法》時,80%的只講「兩制」,不講「一國」。

 2013年5月5日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出席有107位香港市民參與的香港電台《眾言堂》節目後,在《明報》(2013年5月8日)撰文指出,兩個小時的對談,使我深深體會「一國」與「兩制」之間的矛盾,亦加深我對香港前途的憂慮。矛盾的根源在於香港人普遍缺乏國家觀念,兩地的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亦很大。雖然香港是國際城市,但她又是一個中國境內的特別行政區,並非獨立的政治實體。中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具有實質管治香港的憲政權力,會從國家整體發展的視角看香港的民主發展對內地可能產生的影響。

 梁愛詩、王䓪鳴、譚惠珠、羅范椒芬四位女士的上述感慨,不僅透射出了回歸以來香港《基本法》融入港人生活的艱巨性,更反映了在香港準確普及《基本法》的急迫性。香港社會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多元。沒有多元,社會就沒有活力;但若無共識,社會就必定崩潰。香港社會最根本的共識就是《基本法》,如果沒有這一共識,就沒有香港的順利回歸,就沒有香港社會總體上濤聲依舊的繁榮穩定,就沒有回歸以來國際社會對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普遍好評;如果這一共識不牢固,香港社會就會充滿不穩定性或不確定性,就會內耗過度,綜合競爭力慢慢削減;如果這一共識被打破,香港將會發生巨大的震盪。

 因此,我深深感到普及香港《基本法》是各項香港工作中一項最為基礎、最為重要、最為長遠、最為急迫的事情。在香港,《基本法》需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尤其是絲毫地不走樣地講。

就《基本法》爭議問題陳述自己的見解

 我這本小冊子,不是《基本法》教材式的寫法,也不是《基本法》的文本釋義,而是針對香港社會對《基本法》爭議較大的問題,陳述自己的粗淺見解。爭議較大的問題主要是:

 1、我國憲法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問題,具體說,就是憲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適用問題。有人說我國憲法「總體適用於香港特區」,因為它是國家主權的一種表述;有人說憲法是否適用於和如何適用於香港特區是《基本法》沒說清楚的問題;有人說我國憲法只有第31條(即:「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適用於香港特區,其它則與香港無關。

 2、香港《基本法》中規定的中央政府對香港的管治權問題。中央政府對香港是只有國防、外交兩項權力,還是除此之外還有多項?中央政府對香港的管治權是虛權(即;類似英國女王那樣名義上的權力),還是一種體現國家主權、治權密不可分的實權?「港人治港」是否意味著中央政府不治港?中央政府對香港的管治權是什麼性質的權力?

 3、香港《基本法》規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問題。香港是單一制下的一種地方行政區域,還是類似聯邦制下的成員單位?香港特區有無「固有權力」、「剩餘權力」、「民族自決權」?

 4、香港《基本法》規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問題。香港特區實行的是「三權分立」還是「行政主導,行政與立法既相互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獨立」?是按《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推進香港的「雙普選」,還是自編一套所謂的普選「國際標準」來實施香港的普選(因為聯合國有關文獻已說明,它只可以給各國各地區提供普選的原則,具體方案或標準則由各國各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香港政制的決定權最終掌握在誰手裡?

 5、香港《基本法》的解釋權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是有主動、全面、終局性的解釋權,還是只有香港終審法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後者才能進行釋法?行政長官是否可以向國務院報告在實施《基本法》時所遇問題,由國務院決定是否出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香港法院對哪些國家機關的行為是不能管轄的?

 6、香港《基本法》能否保障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的問題。中央官員只要一提「一國」高於「兩制」原則,或中央對港擁有憲制性管治權,香港就有人說中央對港政策要變了、收緊了,而沒有看到這些本來就是《基本法》的原有之意,更沒有看到中央政府有一整套維護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的法治措施。

 這些爭議,有的在《基本法》起草過程中就已發生,有的是在實施過程中冒出來的。我盡力先介紹已有的各種意見,然後再闡述己見。能否成為一家之言,留待讀者評論。

 感謝孟樓女士,慷慨允諾把她的一些研究成果收入本書,令本書增色不少。百年香港滄桑,換來的最大結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確立的「一國兩制」,它是香港的「根」,讓我們擦乾心中的血和淚痕,把「根」留住,並讓她枝繁葉茂、碩果纍纍,是為至盼。

相關新聞
朱鎔基問計 凸顯梁振英貢獻與治港能力 (2013-08-19) (圖)
廿四味:「港獨」組織近來為何越趨高調囂張? (2013-08-19)
每周輿論動向:輿論認同追究「罵娘教師」 「幫港出聲」反映沉默多數呼聲 (2013-08-19)
環球視野:執着追求堅毅付出 相約未來共創明天 (2013-08-19)
把根留住 (2013-08-19)
惜身如玉的余若薇為何現身街頭抗議? (2013-08-19)
支援學校推行通識教育科正面睇 (2013-08-19)
管見集:陳方安生是鼓吹社會對抗的搞手 (2013-08-17)
頂天立地:戴耀廷並非正人君子 (2013-08-17)
西座內望:「旺角衝突」說明「和平佔中」只是妄言 (2013-08-17)
止戈為武:睦鄰穩邊的務實行動 (2013-08-17)
管見集:陳日君支持粗口暴露反道德面目 (2013-08-16)
廿四味:激進反對派「反黑」乃賊喊捉賊 (2013-08-16)
尋求共識方案 落實特首普選 (2013-08-16)
志強時評:兩岸三地流行音樂交流充溢中華文化情懷 (2013-08-16)
林慧思粗口事件的反思 (2013-08-16)
標準工時意料之外的後果 (2013-08-16)
政經論衡:警惕日本右翼勢力復辟軍國主義 (2013-08-16)
管見集:警惕反對派的「黑社會」抹黑陰謀 (2013-08-15)
廿四味:到底誰侮辱了誰? 《蘋果》顛倒黑白 (2013-08-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