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貴州「大明人」的地戲盛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貴州地戲

 中新社電 早上8點不到,安順市麼鋪鎮陶官村村中心的小壩子已經開始熱鬧了起來:拎著大包小包的男女老少不斷地從四面八方湧向了這座不起眼的村子,參加早上10點開幕的2013安順「陶官杯」地戲大賽。

 地戲是流行於貴州省安順市屯堡人之間的地方戲,其產生與明初來自安徽、江蘇、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順屯軍有關。2006年安順地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地戲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

 參加這次地戲大賽的38支隊伍大多由各鄉鎮自發組織,參賽演員以農民為主,年紀最小的只有六七歲,最大的已經81歲了。

 上午十點,伴隨著開幕式鞭炮聲的還有越來越大的雨聲。「下點雨算啥,沒得影響。」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地戲隊「輔導員」胡德鵬一邊把隊員頭上的面具扶正一邊介紹隊伍的構成。「平時大家是農民、是工人,穿上戲服就都是演員了。」胡德鵬說,大家之所以排練大半年來參加比賽主要還是憑著對地戲的熱愛。

 「地戲要嘴、手、腳一路(一起)動,很難學。當年我們村30多個女的一起去學,最後只有10多個人學會了。」吉昌女子地戲隊隊員張明香頗為自豪地向記者演示了幾個動作。張明香說,過去地戲「傳男不傳女」,女生連看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親自學習了。

 「後來社會開放以後,村裡的老人准我們學,我們就都去學了。」吉昌女子地戲隊的10個隊員基本都是40歲以後才開始學習地戲。「白天幹農活,晚上吃完飯就開始跳。」張明香說,為了排練節目參加比賽,隊員們犧牲了很多休息的時間。

 屯堡人對地戲的熱愛不僅中老年一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年輕一代中也得到了傳承。「每周四一節地戲課,從三國的劇本開始學起,已經學了快一年了。」普定縣白岩鎮育英小學少兒地戲隊負責人汪艷這次帶了12個學生來參加地比賽。汪艷告訴記者,學生在觀看了地戲演出後對地戲熱情高漲,學校的地戲興趣班因為教師人數有限只能「擇優錄取」。

 「學生的悟性很高,因為他們自己很喜歡所以學得很快。」徐佔坤是育英小學的地戲教師,他平時在白岩鎮一家工地上班,每周四請假去學校教孩子們地戲。「由於很多人去外地打工,我們這一輩跳地戲的人比上一輩少。但是少的這一輩跟我們不一樣,他們喜歡地戲願意學習。」徐佔坤對於地戲未來的傳承頗為樂觀。

 中午12點,半天的比賽結束了,看完比賽的村民站在馬路邊上一邊等車一邊討論早上的比賽,興起時還舞幾下討論動作的標準性。觀眾和參賽者對比賽的熱情完全在主辦方的預料之中。「屯堡人就是這麼發自內心地熱愛地戲,不需要多大宣傳不需要多花哨的場地,只要給他們一個舞台他們就會主動聚集過來、大方地演出來。」主辦方負責人說。

相關新聞
動畫人物帶你走進明清古書畫 體驗臥遊山水 (2013-09-11) (圖)
課餘補充小知識 (2013-09-11) (圖)
貴州「大明人」的地戲盛宴 (2013-09-11) (圖)
「禪宗祖庭」廣東韶關南華寺吸引全球「禪」的愛好者 (2013-09-11)
白續智書畫展亮相台北 名流助陣譽「現代王羲之」 (2013-09-11) (圖)
世界文化藝術節 東歐人文之旅 (2013-09-07) (圖)
國際青少年繪畫比賽 促進各地文化交流 (2013-09-07) (圖)
城市與戲曲 (2013-09-07)
走東走西:垃圾如金礦 (2013-09-07) (圖)
重新定位城市公共空間,給你一個「非常香港」 (2013-09-04) (圖)
文化群星聯手青島獻藝預熱十藝節 (2013-09-04) (圖)
一個神奇的手機APP 一場奇幻大冒險 (2013-09-04) (圖)
小蘿莉羅淑敏畫中的未來世界 (2013-08-28) (圖)
粉色裙裝 (2013-08-28) (圖)
《科技與未來》 (2013-08-28) (圖)
《小繡球》 (2013-08-28) (圖)
《麻雀想回家》 (2013-08-28) (圖)
「黃永玉九十畫展」八十歲後新作首度亮相 (2013-08-28) (圖)
《九荷之祝》 (2013-08-28) (圖)
《齊白石像》 (2013-08-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