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朋友,點蟲蟲節目就嚟開始喇,快搵叫埋你爹哋媽咪一齊睇啦!」
電視機面世後,數十年來一直是小朋友家中欣物之一。上世紀70年代至今,都有不少小朋友沉迷看電視,也有很多家長會利用電視啟動時間,成為利誘小朋友的「工具」。
熒光幕資訊 孩子易專注
繼而,很多教材以電視熒光幕為平台,提供語言、兒歌、益智卡通、有趣問答等富教育意義的內容,讓小朋友更專注,希望知識傳遞事半功倍。很多小朋友看電視的確百分百投入,甚至連帶對其他事物的專注力也遭奪去,一雙小眼睛轉投屏幕懷抱。至於健康層面方面,若小朋友沒有距離電視機太近,或維持不健康坐姿,基本上也不會有影響。
七成小學生 不曾踏草地
電視畫面能充分滿足小朋友、成人視覺及聽覺感官。不過,這缺乏了體感體驗。以幼兒階段為例,他們有「咀嚼期」,以體感接觸感受及認知事物非常重要,但我們很多時對此會有所忽略。小朋友可從電視畫面看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有小花朵,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但他們卻不能感受一雙小足踏上草地的感覺,不能嗅到撲鼻的草香及花香,也不能用手接觸花兒的質感,這樣很難說是真正的學習。若孩子不能全面從基礎了解每事每物,說到進一步的自我思考及感受,則更難了。早前便有調查指,多達七成香港小學生從沒有在草地上走路的經驗。
經歷或費時 樂趣卻更多
可能有些家長會認為,讓小朋友體驗每事每物很費時,一小時電視節目可能已足夠飽覽需要一天遊覽的動物園。當遇上天氣不似預期,帶小朋友去動物園或許會下大雨,可能有的動物感到太熱在睡覺,可能人太多根本擠不進去。但是,當小朋友沒有機會親身體驗不同活動,便不會明白,即使去一個目的地,原來也可遇上不同困難,也不懂面對問題時如何解決。可以說,一些親身體驗的經歷,有時不但對孩子心智發展有極大幫助,而且帶來的樂趣遠比電視畫面認知要多。 ■鄭雅迪 教育系統及品牌創辦人
電郵:andy@writer.hk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