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針對「黃金周」的利弊與存廢,內地社會有不同聲音。有專家認為,黃金周打亂了工作節奏,不利於整體經濟效益,最好的辦法是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也有學者認為,黃金周對基層民眾非常重要。
在上世紀90年代末東南亞金融危機,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1999年,國務院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此後,黃金周迅速推動了中國的旅遊市場和經濟的發展。
廢方:長假窒礙經濟
隨後,由於假期的集中節假日過於集中,致使黃金周人員流動數量龐大,交通擁擠,旅遊安全隱患增大。為此,不斷有專家呼籲取消黃金周。2007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起取消「五一」黃金周,改為3天短假期,同時相應地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個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通過雙休日的拼接,形成了3天小長假。
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表示,在全年假日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黃金周打亂了工作節奏,不利於整體經濟效益,最好的辦法是全面推行、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讓黃金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存方:保障基層權利
國家旅遊標準委員會委員李庚則認為,假期設置不只是商業經濟考量,黃金周有效保障了勞動者休息旅遊的權利,長假黃金周對基層民眾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