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醫有「燥、熱、寒、涼」之分,其熱不等同英文的hot。資料圖片
一般人會認為,我們先思考而後用語言來表達,但實情是,沒有語言,我們根本無法思考。人類的思想和概念,是由語言或其他符號系統來賦予形式的。但當你說:「我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時候,你已經在用語言來形容你的心情了。
上周我們介紹過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對語言和符號的看法,這次我們繼續談談語言和思維的關係。根據索緒爾的理論,詞語直接聯繫著人們對事物的經驗,我們的經驗和情緒,都需要語言來整理,否則會混沌一片。
詞語決定顏色的意義
有人或會說,藝術家用色彩表達自己,那是否說明了他們可以不用語言思考?先不論顏色本身已是一個符號系號(試想想冷色和暖色的能指和所指),藝術家在落筆之前,已必須用語言去指稱顏色(到美工店買顏料要用名稱或編號),他永遠無法逃離語言的世界。紅橙黃綠青藍紫,單就藍色而言,當中已有千變萬化,而各種藍色予人的感覺,與其說來自於藍色本身,不如說更多地來自於名字所帶來的想像:帥氣的海軍藍、可愛的BB藍、高貴的Tiffany blue……是詞語決定了顏色的意義。
結構主義者曾指出,整個符號系統與它所指稱的現實之間,不存在自然的或必然的聯繫,故此,現實世界和語言世界基本上是分離的,裡面並無「一對一」的對應關係。有些東西只存在於語言世界,在現實世界裡找不到,反之亦然。「龍」這種不存在的「生物」,與無以命名的新生物品種,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語言組織我們的思維
同樣道理,語言並非為獨立存在的思維提供名稱,相反地,它組織我們的思維。漢語裡有許多跟食療養生相關的詞語,如「燥」、「熱」、「寒」、「涼」、「虛」等,我們會用這些詞語為食物分類(西瓜寒涼,荔枝燥熱),並以這一套思維方式來理解事物(熱氣的東西吃多了,要去喝杯涼茶)。但是,對於英語世界來說,由於他們並無這套詞彙(熱氣的熱,不同於hot),因此一般人並不會以寒、熱一類的想法。
由此可見,我們有了某些詞語,才能思考相關的概念—我們所說的語言決定了我們思維的方式。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一種語言裡很自然或很正常的想法,在另一語言中需要特別費力才能理解。說漢語的,總搞不清cup和mug的分別;這就正如,說外語的,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準確掌握「道」(道可道,非常道)、「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內蘊。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郭詩詠博士
Email:cie@hkbu.edu.hk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