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忙碌,每逢假期必定把握機會出外旅行,筆者也絕不例外。對筆者而言,旅行的意義就是認識各地不同文化及語言,親身感受並融入異國風情之中。在認識各地不同文化的過程中,語言是最重要的橋樑之一。筆者較早前有幸到英國及美國旅行,發覺兩地除了文化有頗大的差異外,對英語詞彙的運用也有明顯的分別。
地下鐵:美稱subway 英稱tube
記得筆者剛到達美國洛杉磯的時候,當地的朋友說:「我們乘計程車吧!」(Let's take a cab!)媽媽當時便問我甚麼是cab。我說:「美國人說的cab就是香港人或英國人通常叫做taxi,雖然美國人有時候也會說taxi。」在洛杉磯很少人會乘坐地下鐵路,因為大部分人自行駕車。然而,地下鐵路在紐約的使用率卻是甚高。地下鐵路在美國一般稱作subway,但是英國方面則稱之為tube。所以如果你在美國的時候說tube,他們未必立刻明白你在說甚麼。
香港以前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大部分在香港慣性使用的英語詞彙也是英式的。在香港或英國,停車場的英文通常會被翻譯為car park,但美國人會稱停車場為parking lot;英國人稱汽車的擋風玻璃為windscreen,美國人則稱為windshield,這些名稱上的差異是筆者旅行後才發現的。
唱《Uptown Girl》遊Downtown
筆者第一次小時候來到紐約曼克頓的下城區(Downtown Manhattan),感覺非常新鮮之餘,卻不明白甚麼叫下城(downtown)。爸爸說:「在香港,我們稱市中心為city centre,但美國人普遍稱市中心為downtown。」說罷,爸爸一邊走過紐約的第五大道,一邊唱著那首著名英文樂曲《上城女孩》(《Uptown Girl》)。
英語詞彙異同有時不僅會產生誤會,還會弄出笑話來。記得有一次筆者跟一個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朋友在倫敦逛百貨公司,朋友想買一條褲子,於是用英文向售貨員問道:「我想買那條褲子。」(I want to buy those pants.)但是售貨員卻拿了一條內褲給她。這不就是文化差異所牽連的英語差別的情況嗎?美國人泛指褲子為pants,英國人卻將它稱做trousers,pants則是內褲(underpants)的意思。
旅行的意義不應局限於吃喝玩樂,箇中嘗試發掘語言學習的樂趣,添加旅遊美好回憶,令旅程畫上完美的感嘆號!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傳意學部講師梁睿軒、彭翠玲
聯絡電郵:dlc@hkct.edu.hk
學部網站:http://clc.hkct.edu.hk
Glossary :
Cab 計程車
Tube 地下鐵
Parking lot 停車場
Downtown 下城市/市中心
Windscreen/Windshield 擋風玻璃
Pants 褲子(美)/內褲(英)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