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俊賢。
從二線的支援角色,轉眼成為立法會議員,角色轉變之大,令民建聯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把幾乎所有時間都放在工作上,即使是立法會「放暑假」也不例外,唯一一次出埠是到內地六省市與漁農業界交流。何俊賢直言想爭取更多曝光,爭取讓社會更了解漁農界。一直以來漁農界都被視為可有可無的行業,他誓要扭轉這個誤區,希望市民明白漁農界的存亡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理性討論漁農界的生存和發展。
盼市民關心漁農政策
何俊賢進入議會前做的多是文書工作,參選立法會時受到不少質疑,一些人懷疑他沒有經驗、太年輕,能否代表漁農業界?一年過去,不少人的態度有明顯轉變。「佢]見到漁農界議員的工作方式同以前唔同驉A社會上有關行業聲音多驉A花邊新聞都多驉A對我鴾u作認同感增加。」他希望這種勢頭繼續保持,讓市民真正關心漁農政策。
雖說工作得到行內認同,但由於曝光不足,令何俊賢發現外界似乎不太知道他所做過的工作,「好多人見到我都問:『點解咁耐唔見你鵅H』」。手握寫滿數張紙的待處理事項,他深感無奈,決心要和他的團隊一起努力爭取曝光。
進入立法會後,有兩個現象最讓他印象深刻。一是拉布,為了市民的福祉建制派議員每日都坐定定開會,而反對派卻不見蹤影;二是總有一些立法會議員,平時輕視漁農界,不斷重複漁農業創造的GDP非常低,沒有價值,但每到涉及鄉郊的發展規劃時,這些人又站在傳媒面前,打著漁農業的旗號斥責政府:「你係咪想滅絕漁農業?」
業界貢獻遭輕視 冀改變市民觀感
「漁農業唔應該係咁!要發展時先謙x,點解一開始唔做多搵?」何俊賢想改變市民對漁農業的觀感,漁農界存在的價值不能純粹以GDP計算,這是他的工作重點。漁農界也是香港市民,貢獻很大卻不受重視,甚至漁農界爭取合理權益也會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他說,香港無法做到自給自足,有很多食品由外地進口,有必要做好食品安全保障,以及如何穩定供應,對抗輸入性通脹。2007年,本港每日消耗4,000多隻豬,當時本地可供應900隻至1,000隻豬,但政府政策令本地豬場減少,現在只能供200隻,如果內地供應出現問題香港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本地能多供應幾隻,就可減低加價幅度。
香港本地的養殖、種植、捕撈是整體漁農業的一部分,有部分農民和漁民在內地養殖、種植供應香港,也屬本地漁農業。若這些完全沒有,只靠外地輸入,或造成食品價格不受控、二等貨供港等種種問題,香港被迫要照單全收。現在豬牛肉加價已因此引起很大怨氣,若不正視,將來蔬菜、副食品可能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地溝油、馬肉丸等某程度上也是輸入食物安全問題,這更體現本地生產的安全保障及市場價值。何俊賢說,香港雖然沒有養牛場,但有養牛業。深圳市也用這個概念,有農業政策支援深圳人到廣西種植。他認為,不應被地理邊界影響漁農業發展,要與內地合作,為香港整體利益發展。
過去一年,何俊賢不放過任何一個曝光及與業界接觸的機會,從回應食物安全、牛肉價格問題,到立法會每一次口頭質詢;從參加七個立法會委員會會議,到列席其他本不用出席的會議;農業團體要求舉辦交流團,他也一一應承。他更主動向民建聯的領導層表明,只要有學習機會都會盡量參與,第一年打好基礎,希望第二年到第三年能在這基礎上搭建更多平台,讓漁農業與社會各界聯繫交流。
(註:標題及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