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安都與其作品合照。
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的安都熱愛繪畫,雖無師承,但多年來擬悟大師佳作,自學成才,終成一家。早年的他遊走於印象派與中國文人畫之間,在不斷自行分裂重組後,海納百川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才剛年滿五十的安都詩書畫兼修,可早已淡泊名利只寄情於山水書畫。有人說安都怪,軍旅畫家蘭鐵成甚至形容安都是「畫壇上的獨行俠」,而更多的人則讚安都有才。日前,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行的何培偉先生就看中了安都的才華,將其作品引入香港展售。今次展覽共展出安都作品三十餘幅,從這些畫作中我們可以領略安都十年來的沉澱與蛻變。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 圖:主辦方提供
今次安都所展出的畫大致可分為六個系列,分別是:人物、靜物、荷花、紅粉、荷花、山水。其中的紅粉與靜物系列與其他中國畫系列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色彩濃郁鮮明,人、物抽象,卻俱有魔力,似要將賞畫者召入畫中。安都對記者說,他所喜歡的外國畫家是野獸派創始人、法國著名畫家馬蒂斯與西方現代派繪畫主要代表畢加索。他一度醉心於西畫對色彩的表達,因此早年頗費一番心力研習如何在看似隨意的筆觸間表達情感。安都所畫的紅粉確實與畢加索的《夢》有微妙的共通之處。《夢》中,畢加索的金髮情人吉納維夫酥胸半露,將頭靠在紅色沙發上酣睡,而安都紅粉系列中亦有一豐腴的女子坐在粉紅色的椅子上,黝黑水亮的鬈髮披散肩頭,女子沒有五官,你卻能感受到她在與你對視。
安都與文人畫
十年前,在繽紛的色彩恣意遊耍的安都突然回歸傳統,正正經經地學起了中國文人畫。文人畫又常常被稱之為「士夫畫」,以別於民間畫師和宮廷畫師所作之畫。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木石及漁隱。景物在文人騷客眼中不再是單純的一景一物:梅,衝寒鬥雪,自強不息;蘭,清雅幽香,潔身自好;竹,直竿凌雲,高風亮節;菊,凌霜而榮,悠閒自在;山水、漁隱則不問世事,淡泊名利。
文人墨客藉由作畫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抒發個人的理想抱負,甚至借繪畫含蓄地針砭時事。陳寅恪文曾說:「不在畫裡考究藝術上的功夫,而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文人畫或謂以文人作畫,知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機械者也,非單純者也。」
安都的文人畫正契合傳統文人畫之追求。他不僅學畫完全按照中國傳統入門,從工筆花鳥入手,再小寫意,再大寫意,再人物再山水,三十餘年來筆耕不輟。且為每一幅畫都量身定做一詩以配之。以詩入畫,即以心入畫,以情入畫,以趣入畫。安都為畫配詩使其畫增添了文學性與哲學性,在講究筆墨情趣和書法修養的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安都曾說:「現代文明給人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生存環境,人們再難寄情山水。但,大隱隱於市,希望我的畫能在這熱鬧非凡的塵世中為人們開闢一方心靈淨土。」因此,當我們用心觀賞安都畫中的細節,可以感受到畫者心靈與自然相生相融的境界。安都畫面中的高山流水和漁樵耕讀都繼承了舊時文人體察萬物與自然親近的精神本位。
安都的中西結合
關於是否應該完全繼承文人畫的傳統特質,抑或是結合西方畫法進行美術改革,近代以來有三次論戰。徐悲鴻提出要以素描為一些造型藝術的基礎,用寫實手法改造繪畫;潘天壽等人則認為中國畫應擺脫西畫影響獨立發展。在兩種理論的指導下,兩派各自產生了代表性的繪畫大師。當然也有人主張應中西結合,各取優勢,開闢了第三條道路。
安都就屬於「第三條道路」的實踐者,他在秉承中國文人畫「詩書畫意境」的特點的同時,發揮西方畫的張揚個性。山水在古人筆下「簡、淡、疏」,在安都筆下卻繁密豐富。再加之安都善用乾濕、濃淡、渾厚、蒼潤的墨汁變化,所以單純的墨彩在他的畫紙上不再單調,而是幻化成絢麗生動的自然之景。安都將西方現代繪畫技法與中國文人畫的大膽結合,使他擁有了屬於安都自己的獨特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