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敏迪
電視劇《潛伏》中余則成說了一句令人犯嘀咕的台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十七高,清十四朝,當官的不都是裙帶關係?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他把皇帝稱作「高」,又說清有十四朝,不知道是不是把滿洲國也算進去了?但他把裙帶關係說成是官場的普遍規律,是很深刻的,也足以讓某些憤青為之洩氣。
宋人趙升的《朝野類要》說:「親王南班之婿,號曰:『西宮』,即所謂郡馬也,俗謂:『裙帶頭官』。」 這就是裙帶關係一詞的由來。只不過「裙帶頭官」,最初只是譏諷通過做親王女婿而得到官職的人。至於皇帝女婿的駙馬,還不在此列。
歐洲十四世紀才出現表示裙帶關係的Nepote一詞,這也算是中國領先於歐洲的一例吧。源於拉丁語的Nepote,最早是指世襲豪門安排到權力部門的私生子。所以,顯然也有不平和譏諷的意味。不過,對於中國的駙馬,歐洲貴族的嫡生子,人們似乎並不那麼厭惡,這大概是他們的人數畢竟很有限吧。
隋文帝伐江南之陳時,對高熲說:「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衣帶這點寬度,被用來形容距離之近。官場上最容易拉近距離的是裙帶。想當官首先要靠近權力中心,通過裙帶關係是最快捷的途徑。呂不韋用裙帶關係籠絡了秦始皇;楊貴妃的裙帶上則有楊國忠、虢國夫人……武則天更是通過自己的裙帶爬上了皇帝的寶座,又反過來,把李迥秀作為回贈,讓他當了自己男寵張昌宗母親臧太夫人的情夫,不久,李迥秀當上了宰相!這就是日本人說的「閨閥政治」吧。
但有利就有弊,身處其中有的時候是極兇險的。衛青、霍去病通過裙帶連接上了漢武帝,但漢武帝為了兒子不受外戚的控制,又把生太子的妃子殺了!北魏也通過賜死生母,使太子擺脫母權的干擾。
《莊子》說:「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冠冕堂皇的招才納賢顯然難以較好地實行,於是上行下效,普天之下莫非親故,率土之濱莫非裙帶,不是因為萬不得已,與外人分享豈非笑話?這當然會阻礙大多數人的積極性,不利於社會進步,更糟糕的是下屬也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勢力。於是《後漢書.蔡邕傳》載:「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至是復有三互法。」唐李賢解釋說:「『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人不得交互為官。」比如甲州人士在乙州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為官,則丙州人士對甲、乙、丙三州均需迴避。一地之人有權勢者互相通婚,即便不是,同處一地,也是很容易擁有沾親帶故關係的,所以迴避的規定到宋代又被擴大到籍貫、親屬、職務以及科舉四類;明清時期的迴避制度更加嚴格,還規定了「南人官北,北人官南」;清朝法律略有緩和,只規定不得本省為官,但想用這些措施徹底把裙帶割斷,仍然是不可能的,不僅因為舊裙子藏進了箱子,新裙子又會出現,裙帶的力量還無處不在。
《紅樓夢》有「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的護官符,說明了他們賈、史、王、薛四家,通過裙帶連接起來的勢力之大。所以,一個部門裡,往往有五種人:一等人物是上級的關係戶,二等人物是本官的關係戶;三等的,是有互利關係的關係戶;然後才是幹實事的才能之士,以及目前還必須容忍的那些家伙。
電視劇中的余則成說裙帶關係:「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是一句很清醒的話,無論東西方要徹底消除裙帶關係,至少在目前還是不可能的,只能設法要求它盡可能少一些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