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湘雅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岳少傑查看患兒齊齊。 本報記者肖建花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肖建花、李青霞 長沙報道)國際首個持續動態監測新生兒顱內壓的案例,近日在湖南湘雅醫院產生。此法的創新之處是將顱內壓監測儀的探頭放在新生兒的硬腦膜外,降低了對患兒腦組織的損傷和易感染程度,大幅提升存活率。
該個案患兒齊齊由於患有內左枕葉動靜脈畸形,出生4天後即出現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11月4日,湘雅醫院的專家為出生僅29天的齊齊順利施行了開顱手術,這是湘雅醫院首次將顱內壓動態監測技術應用到齊齊的術後監測,取得成功。
所謂「顱壓動態監測」,是指顱內壓監測儀通過顱內探頭,將顱內壓傳輸出來,並轉化為直觀的數字,顱內壓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在儀器屏幕上反映出來。
探頭置硬腦膜外
湘雅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岳少傑稱,術後患兒顱內壓的監測,是影響患兒生命質量的最關鍵因素。顱內壓過高,會導致腦部缺血和缺氧,從而造成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而如何動態精確監測新生兒顱內壓,一直是醫學上未能攻克的難題。此法的創新之處是將探頭放在患兒硬腦膜外,降低了對患兒腦組織的損傷和易感染程度,為精確指導降顱壓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以前主要是通過觀察新生兒臨床表現,或是用手去感受前囟門的壓力來確定,這都是比較粗糙的方法。若要準確的測定顱壓需進行腰椎穿刺,但此法只能反映測定當時的壓力,而不能進行動態監測。」
湘雅醫院每年收錄新生患兒中,有近三分之一都得承受顱內壓的風險,微創持續動態監測顱內壓方法的廣泛推廣和應用,將大大提升新生患兒的治療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