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莫志超(左)及崔俊明(中)表示,女性及曾間斷用藥的患者,最易出現生物製劑抗藥性。 吳沚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沚芊)風濕科專科醫生莫志超表示,本港常見風濕病患者約6萬人,過往靠傳統藥物亦難以控制的個案,隨著生物製劑面世,對治療風濕科疾病有突破。但本港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部分常用的生物製劑呈現抗藥性,即使持續用藥,療效也不明顯,當中以女性、曾間斷用藥等的患者最易出現抗藥性。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建議,如風濕科患者的治療進度停滯,便應進行抗藥性檢查,並考慮轉用較少抗藥性的藥物,以確保有效用藥。
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及銀屑病關節炎,莫志超表示,醫生一般處方止痛藥物、類固醇、甲氨蝶呤及抗風濕藥,最大目的是減輕病徵。至約10年前,醫學界研製出生物製劑,能針對性地抑制導致發炎的因子。
女性及曾間斷用藥者最易出事
莫志超指於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間,為58名採用常用的「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不多於24個月的風濕關節炎患者驗血,分析當中抗體水平,結果發現3款常用生物製劑中,有兩款抗藥性分別為33%及50%。研究又發現,女性及曾間斷用藥的患者最易出現抗藥性。
今年52歲的林蘭,於24年前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最嚴重時全身痛得無法動彈。她表示,曾接受過針灸、注射類固醇等治療,直至3年前醫生開始為她處方生物製劑A,共10針,首5針效用顯著,痛楚不再,但打第六針後,再次感到痛楚難當,後來轉用生物製劑B,一開始療效顯著,生物製劑在治療中期又再失效。現時她獲處方生物製劑C,目前已接受第八針注射,仍能控制痛楚。莫志超相信她對之前兩款生物製劑產生抗體,致令藥物失效。
逾二成無反應 僅20%紓病徵
莫志超補充指有逾20%患者對生物製劑沒有反應,而約60%患者能改善部分病徵,只得大概20%患者能真正紓解病徵。
崔俊明指,根據香港風濕病學學會登記資料,過去7年,共有1,345名患者曾採用生物製劑,60%採用生物製劑個案均有申請資助,資助單位包括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由於生物製劑平均數千元至1萬元一針,若為病人進行「抗藥抗體」監察,選擇最有效藥物,達致個人化治療,才能提供合乎成本效益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