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古縣衙的廉政文化


放大圖片

■密縣縣衙。資料圖片

馬承鈞

內地有不少古縣衙對外開放,遊歷其間,隨處可見醒目的楹聯,內容多含警示警戒之義,成為古衙一大亮點,今天這些別具深意的箴言仍能觸動心靈。

鄭州南行40公里是新密市,新密老縣城有個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密縣縣衙。古縣衙南北長220米,東西寬110米,佔地38畝。照壁、大門、儀門、戒石坊、月台、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樓、後花園等由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排開,形成九層五進院落,另有東西花廳、八班九房和縣監獄。據介紹,該縣衙始建於隋大業十二年(616),為五品縣衙,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各代,已有1400餘年。元時曾毀於戰火,明洪武三年(1370)於原址復建,凸顯明代建築風格。

瀏覽於密縣古縣衙,筆者時時被其廉政文化所震撼。

儀門前有兩個蓮花池,四周有石雕欄杆,池內漂滿蓮蓬。導遊說:「你們來晚了,如果七八月份來,這蓮池荷花盛開,清香宜人勒!」我想,蓮池與「廉恥」諧音,古人在縣衙前修建蓮池,當有為官要清正廉潔、「出污泥而不染」之意吧!

密縣縣衙內有一戒石坊,正面鐫「公生明」三字,為《荀子·不苟》中名言;背面刻宋太宗趙匡義欽定、大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十六字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彰顯了公正廉明、執政為民的理念。走近大堂,有「清、慎、勤」三塊匾額,兩旁楹聯云:「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讀之發人深省,如今這裡已是新密市「廉政教育警示基地」。

筆者去過著名的江西浮梁古縣衙。浮梁縣隸屬景德鎮市,縣衙號稱「江南第一衙」,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五品縣衙之一。其深厚的人文淵源和一幅幅底蘊深邃的楹聯,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如:「治浮梁一柱擎天頭勢重,愛邑民十年踏地腳跟牢」、「視民如傷浮邑蒼生皆我子,修己以敬東林前輩是吾師」,體現了民惟邦本、仁愛惠民的「民本」思想;「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惟重罰疑惟輕。」、「法合理與情倘能三字兼收廣無冤獄,清須勤且慎莫謂一錢不要便是好官」,告誡官員要清正廉明、秉公執法......讀這樣的楹聯,誰都會感歎古賢的廉政意識,難怪2009年浮梁古縣衙被定為江西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我也遊覽過「三晉第一署」--山西省榆次縣衙。榆次縣衙始建於宋代,分5堂26院,保存很好,計有縣丞院、錢稅院、巡捕廳院、主簿院、典史院、寅賓館院、三班院、牢房院等等,堪稱中國衙門文化活標本。一進大門,我就被門柱兩邊的楹聯拽住眼球:「居官當思盡其天職,為政尤貴合乎民心」;轉身看,背面還有一聯「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存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讀之心頭一熱。儀門兩旁楹聯是:「好學近知力行近仁知恥近勇,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背面為「官有典常任一日則盡一日之心況兼地廣事繁敢不夙興夜寐?民供正課寬幾分則受幾分之惠縱使時豐歲稔常如怨暑恣寒」,字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片冰心在玉壺」了!

筆者曾三次到訪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的河南內鄉縣衙,它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之譽。內鄉縣衙的楹聯早已聞名天下,2008年該縣就被中國楹聯學會推舉為「中國楹聯文化縣」,對從政為官之道有精準的闡釋,號稱「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如二堂屏門「天理、國法、人情」匾額,縣丞衙對聯「寬一分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錢」,主簿衙對聯「與百姓有緣才來此地,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等等,都鞭辟入裡、發人深省,數百年來廣為傳頌,更被各地縣衙競相倣傚奉為圭臬。

內鄉縣衙最被人稱道者當屬三堂名聯了--其曰:「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聯核心是正確對待仕途:既要淡化「官念」,別把官位看得太重,又要強化「官念」--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句「自己也是百姓」,更揭示了當官者來自百姓、百姓才是衣食父母、為官者必須增強群眾觀念這一普世真理。它以樸素的語言揭示了官與民、榮與辱、得與失的辨證關係,更提醒各級官員應常懷律己之心、常思為政之德,難怪許多遊客不由自主掏出筆來將其抄下,作為自己做人處世的座右銘。

1995年6月8日,朱鎔基參觀內鄉縣衙時對此聯欣賞有加,高度讚許其所闡述的勤政愛民和地方官與一地吏治的辨證法;1999年5月25日,江澤民在南陽火車站停留時聽取匯報得知此聯,給予極高評價,當即指示中央辦公廳查找此聯「出自何人之手」。

此聯為康熙十九年內鄉知縣高以永撰寫。史料記載,高以永(1631-1694)字子修,浙江嘉興人,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少學於施博一,以躬行為主」。康熙十一年(1672)中舉人,翌年中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調任內鄉知縣,兼管鎮平、淅川兩縣事務,開清代內鄉知縣任職九年之先河。二十七年(1688)升任直隸省安州(今河北保定)知州並兼新安縣事。三十一年(1692)任戶部江西司員外郎,僅一年餘,因操勞政務病卒於官邸,時年63歲。

據記載,高以永為官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在內鄉、安州、戶部任內均有極好政聲。清康熙《內鄉縣志》稱「離任內鄉時,百姓扳道挽留,甚而有追送數百里者」、內鄉百姓為其立「德政」、「去思」兩通石碑云云。《安州志》稱其「安州五載惠政卓著」、「嚴於律己清苦過人」,「人品官德萬民敬仰矣」。《嘉興縣志》說高以永不啻是勤政廉政之吏,還是一位詩人,身後留有《高戶部詩集》一本,嘉興《竹林八圩志》收錄他一生詩作數百篇,云「作詩撰聯流芳後世」。

11月26日,習近平在山東荷澤視察時,專門給與會市、縣負責人念了高以永這幅「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楹聯,說:「對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係,封建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

走進縣衙、誦讀楹聯,透過歲月的塵埃,我們不難發現歷史的回聲和人性的光芒,它們的內涵已昇華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從這些飽蘸滄桑的「鎮衙之寶」中,不難體察它們告誡官員「在其位謀其政」、事事心繫百姓和整肅官場作風的良苦用心,雖然初衷是封建官僚機制為維護其統治體制的。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今天,這些格言仍不乏教育和警示意義,極具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價值。正如某地一位紀委書記參觀內鄉縣衙後留言:「反腐倡廉務必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尤須警鐘長鳴,讀讀這些『廉政楹聯』依然發聾振聵。先賢諄諄箴言,堪值當今為政者鑒!」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古縣衙的廉政文化 (2013-12-10) (圖)
遊蹤:鹿棲草澤 鶴翔青天 (2013-12-10) (圖)
詞話詩說:高登歌 (2013-12-10)
豆棚閒話:讀書的三層境界 (2013-12-10) (圖)
畫中有話 (2013-12-10) (圖)
歷史與空間:列子故里雨中行 (2013-12-04) (圖)
亦有可聞:蘆薈潤心 (2013-12-04)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夜 讀 (2013-12-04)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深圳的秋天 (2013-12-04)
文藝天地.浮城誌:讀書 (2013-12-04) (圖)
歷史與空間:碑林前的沉思 (2013-12-03) (圖)
生活點滴:你的笑,傾盡美好 (2013-12-03)
詩情畫意:題老驥圖 (2013-12-03)
亦有可聞:夜市古今談 (2013-12-03)
豆棚閒話:臨近冬至話南瓜 (2013-12-03) (圖)
畫中有話 (2013-12-03) (圖)
歷史與空間:國畫之國 (2013-11-27) (圖)
生活點滴:惠山油酥二泉茶 (2013-11-27)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十五) (2013-11-27) (圖)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麻球 (2013-11-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