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地上「文章」非山水


放大圖片

■屯溪老街。 網上圖片

——遊屯溪老街

文:張衍榮

屯溪乃徽州古鎮,自見到它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暗自驚訝。

從其坯胎時期(明代弘治初年)算起,屯溪已經五百餘歲了,但比之於我國四大古鎮,也許只夠算個小丫。我驚訝的是,五百年來,它既沒有像漢口鎮、景德鎮、佛山鎮那樣與時俱進,異化成西裝革履,叫人不敢相認,也沒有像留在記憶中的朱仙鎮那樣裹足不前,沒落得鶉衣百結,令人長吁短歎,而是依舊一身古樸典雅的唐裝打扮,清純婉約,端莊秀麗:

古磚砌就的拱橋,未曾「加工」的河道,清澈見底的河水,保持完好的地貌,不見「美化」的市容......所有的一切,一切的所有都在告訴你,這裡的環境、植被,乃至於民風,似乎「不知有漢」,尤其土地和資源,當今路人皆知的「唐僧肉」,竟完好無損沒有「開發」。這就奇怪了,是徽州老朝奉們的後裔缺心眼,還是他們的膽子不夠大?

日近黃昏,我在屯溪老街入口處兀自愣怔了半天。四下環眺,只見村頭炊煙裊裊,街市行人攘攘。如此阡陌與市井交相輝映,山、水、人和諧相處,很容易使人產生錯覺。進入老街後,這種錯覺就愈加強烈,誤以為時空倒轉......

老街位於橫江、率水、新安江匯合處的三江口附近,是屯溪的發祥地,也是當年徽商的大本營。

元末明初,有婺源、歙縣商人為方便貨物屯聚中轉,在三江口附近建立棧房。後來,又有休寧商人再建新的店舖,還在店舖之間另闢館驛,以供商旅,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街市。徽商崛起的明、清之際,屯溪老街憑借水陸地利,成為古徽州的交通樞紐,獲得迅速發展的機遇。明代時老街即已成為頗有影響的「一邑總市」,清代又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茶務都會」。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因躲避戰亂人口大量遷入而躍升為皖南重鎮,一時商賈雲集,百業薈萃,人稱「小上海」。

屯溪老街依山傍水,山與城,街與水,呈平行結構,一條直街、三條橫街、十八條古巷如經似緯,織成與山水相溝通的「網」。由不同年代建成的三百餘幢徽派建築構成的街市,呈魚骨架形分佈,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宛如一條巨型鱖魚,臥於新安江畔,成為我國古街市中獨有的「風景線」。

我們踏着石板路,從街西頭匆匆跨進老街,彷彿突然間迷失在十五世紀的中國街市。古意盎然的茶樓酒肆,店舖字號,書場墨莊,迎面而來,或朱閣重簷,或金額漆匾,或旗招幌挑,目不暇接。馬頭牆鱗次櫛比,石板路意境幽古,門面店各呈特色,老字號流光溢彩......

繁華的商業景象,濃郁的古風古韻,攜帶着不計其數的歷史信息紛至沓來,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歷史和現實不過一步之遙。

老街全長1273米,精華部分853米,店舖300餘家。其中歷史悠久的店舖有60多家,諸如「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軒」、「藝林閣」、「徽寶齋」等,門前都掛有老字號牌匾。臨街的店舖一般為兩層,均為磚木結構,以樑柱為骨架。儘管多為不大的單開間,但設計奇巧,構思精妙。伸出楹外的「飛來椅」或「美人靠」,既拓展了店堂內的有限空間,方便顧客觀賞街景,又平添了店舖的外觀層次,使店堂顯得更加恢弘華麗。門楹和窗欞,或方或圓,或稜或扁,花式紛繁,形態各異。尤其門楣上被稱作「徽州三雕」之一的徽派木雕,無論取材於舞台戲曲的,還是來自民間傳說的,人物無不栩栩如生,故事無不委婉動人。店舖既有沿街開敞式的,也有內天井式的,有的二進帶廂,有的三進帶廂,四周的走廊連接成天井,寓含「四水歸堂」的聚財之意。店堂一般都較深,前店營業,內廂加工或儲存貨物,有的則前店後居或下店上居。臨街的店面是可以靈便裝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門,早卸晚裝。店堂兩楹和貨架上多以字畫點綴,將徽商那高雅的情調表現得淋漓盡致。

盤桓在這樣的老街上,彷彿在欣賞一首情景交融的古詩,無論你怎樣搖頭晃腦,誦唱吟哦,總感到意猶未盡,玩味不夠。那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精神享受,一詠三歎之際,遐想無邊,回味無窮。

在一家專營文房四寶的小店裡,我們受到老闆的熱情接待。「歙硯之好,好在質地,好在雕刻,好在銘文......」他不僅竭力向我們推薦歙硯,還向我們介紹了老街的其他一些情況。

老闆說,屯溪老街除古建築群外,還有中共皖南特委舊址、戴震紀念館等名勝。老街店家主要經營文房四寶和土特產品,遊客可以購到徽墨、歙硯、徽漆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以及「祁紅」、「屯綠」、「黃山毛峰」等享譽中外的名茶,可以品嚐到各種地方糕點小吃。遇上節日盛典,還可以觀看到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腹有詩書的老闆自豪地說,徽商創造巨額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在屯溪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以粉牆、黛瓦、馬頭牆和磚雕、石雕、木雕為主要特徵的徽派建築文化,以書畫、匾額、楹聯為代表的書畫文化,以老街一樓、老徽館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硯、徽墨為代表的文房四寶文化,以三味茶館等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館藏器物和工藝品為代表的民間器物文化,都在老街這扇窗口得到集中展示。此外,屯溪老街還是蜚聲海內外的徽州傳統工藝品加工、製作、展示、銷售的中心。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有時每天多達五六萬人。

應該是老態龍鍾的年紀了,沒想到,我們卻從老闆那裡邂逅了它的昔日輝煌。

小店老闆貌不驚人語驚人。他告訴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包括屯溪老街在內,中國的古鎮老街都是綜合性文物,因不可再生而彌足珍貴,因無可替代而價值連城。然而,由於它們只能收藏在天地之間,進不了保險櫃保險箱而屢遭厄運:熟視無睹,不以為珍;城市「改造」,任意毀損;「開發」利用,肆意濫拆......中國的古鎮老街,現狀堪憂啊!所幸屯溪老街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得到國家保護,被列為「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要不然,老街和屯溪就未必是今天這副樣子了!

老闆一席話終於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不由人不感慨萬千。清代歙縣人張潮曾云:文章是案頭山水,山水是地上文章。到底是故鄉的多姿山水讓他文思泉湧,還是聰慧的天資使其出語珠璣,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倘若用他的話來觀照屯溪老街,誰都會悟出:地上文章非山水,皆是秦磚漢瓦書寫成。

太陽將沉之際,我們原路回到街西口。只見晚霞映得河水波光粼粼,一彎新月已悄然爬上山頭,沿河的街市亮起了燈火,橋頭上人來人往,歸舟泊岸,長虹臥波,華山蒼茫,古剎隱約......呵呵,屯溪古鎮,你這「文章」還真夠耐人尋味的呢!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地上「文章」非山水 (2013-12-11) (圖)
生活點滴:遇到一幫李香蘭的粉絲 (2013-12-11)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十六) (2013-12-11)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試 穿 (2013-12-11)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一窗如畫 (2013-12-11) (圖)
歷史與空間:古縣衙的廉政文化 (2013-12-10) (圖)
遊蹤:鹿棲草澤 鶴翔青天 (2013-12-10) (圖)
詞話詩說:高登歌 (2013-12-10)
豆棚閒話:讀書的三層境界 (2013-12-10) (圖)
畫中有話 (2013-12-10) (圖)
歷史與空間:列子故里雨中行 (2013-12-04) (圖)
亦有可聞:蘆薈潤心 (2013-12-04)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夜 讀 (2013-12-04)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深圳的秋天 (2013-12-04)
文藝天地.浮城誌:讀書 (2013-12-04) (圖)
歷史與空間:碑林前的沉思 (2013-12-03) (圖)
生活點滴:你的笑,傾盡美好 (2013-12-03)
詩情畫意:題老驥圖 (2013-12-03)
亦有可聞:夜市古今談 (2013-12-03)
豆棚閒話:臨近冬至話南瓜 (2013-12-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