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改革之路正變得愈來愈曲折,有望在未來兩年內解除利率管制,這將為銀行及其客戶帶來了很多麻煩。北京方面希望通過解除利率管制,遏制影子銀行體系的膨脹。影子銀行體系膨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兩方面的推動:一是那些擁有過多現金的儲戶希望賺取更多利息,另一就是那些無法以被人為壓低的利率獲得銀行貸款的借款者,希望通過非正規管道以更高的利息來吸引資金。
二線銀行挑戰嚴峻
解除利率管制亦是放開資本流動控制的必要前提。由於資金價格被人為保持低位和內地投資管道匱乏,一旦放鬆資本流動控制,就會流向海外尋求更高收益。實情中國已經取消了貸款利率下限,使國有企業可以爭取更低的借款利率,下一步再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之後,儲戶將要求更高的儲蓄回報,從而擠壓銀行的盈利空間。雖然銀行已被告知,要準備應對這種變化已經一段時間,但市場仍懷疑銀行是否擁有應對這樣的風險管理技巧。在更成熟市場中,銀行已經忍不住借短貸來擴大利潤率,結果導致了災難的後果。
對二線銀行來說,挑戰將尤為嚴峻。大型國際和地區銀行家已經在削減對這些銀行的信貸額度,擔心不在政府兜底範圍之內。與此同時,較大國有銀行的大股東擔心,這些銀行可能被要求收購陷入困境、實力更弱的銀行,正如日本當年一樣。
備戰又一波壞賬潮
即將來臨去監管化的另一個後果,將是大多數借款者的成本上升。長遠來說,這可能是件好事。當資本變得昂貴,人們在配置資本時往往更為謹慎。遺憾的是目前而言,在利率上升的同時,中國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卻在不斷惡化。
銀行已經在準備迎接又一波壞賬潮。就目前而言,各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全都在1%左右,並計提了充足的準備金。
然而,這個1%反映不出現實狀況,對此負有責任的還有銀行業以外的強大既得利益集團。
近幾年來,中國發放貸款的政治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淡化。內地方面一直盡力降低地方政府對大銀行地方分行的影響力。
這種努力一度似乎取得了成功。但現在,地方政府顯然在繼續借貸,只不過是通過影子銀行體系罷了。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