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索償協會主席劉文表示,他們一直會追討下去,討回公道,不會放棄。 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73年前,日軍大舉入侵香港,同時在港發行大量「軍用手票」,但當日本戰敗後,軍票慘成廢紙。幾十年來的聖誕節,一班長者都堅持在這個象徵茩輕銌_陷的日子,手持大批滿載歷史血淚的軍票,要求日本政府為戰時罪行負責。即使親歷戰事的老人相繼辭世,但向日方追討的使命卻未有停止,一代接一代,誓要為香港市民討回歷史公道。
發行量達19億5千萬圓
1941年的聖誕節,日本佔領香港,同時將「軍用手票」列為香港的法定貨幣,其後更立例禁止市民持有港元。不過,日本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軍未有收回發出的軍票便離開香港,港元恢復作香港法定貨幣,日本軍票慘成廢紙。據資料統計,日軍在港發行的軍票量達19億5千萬圓。
劉文3年前接替辭世的吳溢興擔任香港索償協會主席,他表示,戰後手持軍票的倖存者本來一直透過聯合國代表向日本追討賠償,但由於多年來一直未成功,他們遂於1967年成立香港索償協會,會員數目曾達3,500人,包括追討二戰期間造成的房屋破壞、財產損失等,同時亦要求日本政府兌換在會員手中總共5億4千萬圓的日本軍票。
劉文表示,協會曾希望透過港英政府以至英女皇等要求協助追討賠償,但由於英國與日本簽訂了三藩市和約,故未能提供協助。而上世紀90年代,日本前社會黨黨魁土井多賀子曾來港與協會會面,並聯同日本律師公會協助協會入稟日本法院追討賠償。
劉文拿出當時的一張合照,上面除有前日本敵陸|議長土井多賀子,亦有杜葉錫恩丈夫杜學魁和已故協會前主席吳溢興。
1993年起 在日法院打28場官司
香港索償協會自1993年起,在日本法院共進行28場官司,要求日本將每1圓軍票,兌作200日圓作賠償。協會雖在1998年獲日本地方法院確立日軍發行軍票是事實,並對他們的處境表示同情,但法院稱由於日本尚未訂立賠償法,故日本政府未可作出賠償。協會其後再上訴至高等法院,判走h維持地方法院原判。
劉文說,回歸後透過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轉交至外交部駐港特派專員公署處理,由時任中國駐日大使王毅提出要求日本政府處理香港的軍票問題,但日本政府卻一直拖延,加上日本首相更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也轉趨緊張,民間問題未能解決。
眼見日本於上世紀90年代時已與台灣就郵政嬪I、儲金、當年存入軍票等作出120倍的償還,但卻還未就軍票作出賠償,現時香港索償協會每逢聖誕節,即香港淪陷紀念日,及8月15日的重光紀念日等,都會前往位於中環交易廣場的日本駐港總領事館請願,要求兌換戰時軍票。
一代一代接力追討 永不放棄
1939年出生、戰事期間還未懂事的劉文,可算是二戰的第二代,早年已與時任主席的吳溢興一同參與索償工作。他指,未有成果不等於沒有工作,親歷二戰期間三年零八個月的人已成八九十歲的老人家,而第二代約六七十歲的亦有參與協會活動,第三代四五十歲的人士亦開始加入。他說:「一個國家發行軍票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一直會追討下去,為香港人討回公道,不會放棄。」
協會的會址是已故吳溢興借出的單位,現時仍是吳太的住所,但市建局即將在該地段進行重建,協會未來需要另覓會址。劉文指,現正透過區議員幫助,期望可租用屋h的範圍開設新辦事處。而為讓下一代更了解香港被日本佔領時期的悲慘歷史,劉文指,協會計劃與民建聯合作拍攝短片介紹有關歷史,現正進行準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