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陳存仁樂天長壽辭。 作者提供圖片
潘國森
李錦標詞丈惠贈一紙《樂天長壽辭》縮印本,陳存仁(一九○八至一九九○)撰,張大千(一八九九至一九八三)書。上世紀五十年代以降,陳醫師長期在香港行醫,著作甚豐,當中《銀元時代生活史》、《抗戰時代生活史》為親身見聞的第一手資料,電影電視編劇宜人手一部,當可扭轉時下電影電視開拍民國時代劇集常見閉門造車之弊。
這篇《樂天長壽辭》共一百四十四字,短小精幹。用駢文體,即所謂四六文,句多四字或六字,多用對偶。茲標點並稍作註釋以饗讀者:
心理衛生,近代漸盛;養性修身,早垂古訓。人生疾病,外因易防;七情六欲,內賊難當。憤怒煩惱,抑鬱悲哀;神明內疚,百病之階。健康要道,端在正心。喜怒不縈於胸襟,榮辱不擾乎方寸。縱遇不治之疾,自有回天之功。毋慮毋憂,即是長生聖藥。常開笑口,便是卻病良方。養生只此真詮,長壽無他奧秘。昔時七十已稱稀,今後百齡不足奇。隨遇而安,無往不樂;優哉悠哉,同登壽域。
近年香港的「國文教育」出了大毛病,廢除了要求學生背誦古文的傳統,造成十年斷層。看來,這比起台灣在陳水扁掌政時代「去中國化」政策的禍害還要大。今時今日,還有不明真相的人反對小孩學古文,認為古文「無用」。實情是當代中國人不通古文,連民國時代的淺白文言都看不懂!
中醫以風、寒、暑、濕、燥、火為「六氣」,本是自然界四時的正氣,但是六氣失度無節,便是「六淫」。六淫是疾病外因,陳大師認為「易防」。內因七情六欲則「難當」,這裡稱「內賊」而不用「內因」,即是駢文寫作的修辭技巧。中醫講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欲(慾)一般指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方寸」和「神明」都主心。常有人以為中醫認為人的心臟與思想、感情有關是「不科學」。其實中文固然有「全心全意」之類的用詞,英文亦有同義的「wholeheartedly」。七情六欲過度,都會影響心跳。例如七情中的怒,最能傷肝,因極怒而傷肝之後,亦能傷心。
七情之中,以喜為佳,心主喜,但狂喜亦可以致命。成語有謂:「樂極生悲」。賭客在麻雀枱上吃了滿胡而即時心臟病發喪生的事時有所聞。悲憂傷肺、思傷脾、驚恐傷腎,都是中國人應有的常識。
人為甚麼會發怒?簡而言之,就是看身邊的人和事不順眼。凡有肝病,最宜用六字訣:「包容、寬恕、原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