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一份「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都強調增加長遠土地供應的重要性。圖為香港的高樓大廈。資料圖片
陳東岳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台,社會評論焦點集中於調減部分一次性紓緩措施。但其實預算案亦開宗明義,說明會緊隨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推出160多項惠及不同階層市民的額外開支,涉及250億元的痡`性支出,財政司會作出全面配合,盡快提供市民期待的服務。
筆者就蚢w算案中影響土地房屋經濟部分跟大家談談。財政司司長預測2014年GDP有3%至4%增長,如外圍形勢沒有逆轉,可望保持全民就業,預測年均通脹為4.6%。這些數字顯示,比對全球尤其是很多新興國家目前面對的情況,香港仍是得天獨厚,今年經濟仍將十分穩健。
在低利率、資金氾濫的情況下,樓市面對泡沫風險,財政司司長認為有必要維持各項管理需求措施,即是今年內各項「辣招」稅等仍將持續。筆者料樓市將是現況持續,成交疏而樓價漸回軟。立法會三讀通過SSD及BSD雙辣稅,令市場形勢更明朗,業主放盤時或許會接受較大幅議價空間。
賣地收入方面,預算案預算為700億,佔2014/15年度總收入4,301億元的16.3%,比對2013/14年度的修訂後賣地收入841億元,減少141億。2014/15年度賣地計劃中,納入34幅住宅用地,可提供約15,500個單位,政府已物色150幅可建住宅的土地,如全數成功改劃,可於未來五年推出,共建約21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持續推地穩定市場供應是既定政策,或許在現市道下,根本不必拘泥於每年是否有20,000個新供應才足夠。
強調增加土地供應重要性
自開埠以來,賣地收入都是香港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部分,所謂賣地,其實是出售長期地租租約,當租約完結後,土地理應回歸政府,這就是所謂「土地批租、有期有償」制度。無論新一份「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都強調增加長遠土地供應的重要性。「土地」是經濟基本元素之一,缺乏可供應發展土地是制約香港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
預算案列出多項長遠發展:包括新界東北、洪水橋、東涌及河套等發展區,港珠澳大橋口岸上蓋,機場北商業區,落馬洲、文錦渡和蓮塘/香園圍三個口岸以至「東大嶼都會」人工島及在欣澳適度填海等。這些項目都很重要,未來為香港創富,需要社會各方面給予正面支持,始能有機會早日達至收成。
購物區分流紓緩交通負荷
早前尖沙咀發生騷擾遊客事件,其實亦與香港旅客購物設施過度集中於尖沙咀及銅鑼灣等地區,旅客量增加對局部旅遊區的擁擠程度或已超過飽和。政府除了教育市民和旅客要融洽共處之外,把旅遊購物區分流以紓緩局部市區擁塞及運輸系統過分負荷,亦是眼前要做的事。
預算案提及下年度賣地包括7幅商業/商貿用地和一幅酒店用地,提供23萬平方米樓面面積和1,100個酒店房間,另外,續推「活化工驉v措施、把多項市中心的GIC改作商業用途,如中環美利道和林士街停車場及旺角工貿署大樓等。未來商業用地最大的供應來自啟德發展區,由2016/17起的三年內,將有約140萬平方米的商用樓面面積,包括酒店用地供應。
預算案公佈前截標的三幅啟德住宅用地,其中較近海景一幅由保利置業以39億多元高價奪得,每呎地價6,530元,比預期高。內地發展商近年發展規模龐大,實力見雄厚,今後港府增推土地,料繼萬科、保利之後,將有更多內地房企加入競爭,香港土地發展市場勢將呈現另一番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