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霧霾周」檢驗政府執政能力 2000萬市民從已做起
香港文匯報訊 過去一周,北京遭遇重度霧霾,空氣重污染應急預警由黃色升級到橙色,並持續140餘小時。霧霾籠罩下,2,000多萬市民與城市管理者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慮與緊迫。25日,當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重度霧霾天裡,現身北京胡同考察,並對北京市城市發展與大氣治理提出明確要求,向外界傳遞出中央及北京政府治理霧霾的信心與決心。嚴控公車出行,企業停產限產,工地停止土方作業,加大道路沖洗,公交出行不開車……,無論政府、企業,還是普通市民,全民應對霧霾,從自身做起。
北京自20日起遭霾污染,同日發佈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次日,預警升級為橙色。這是北京自2013年發佈新版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以來首次啟動橙色預警,是僅次於紅色預警的第二高級別預警。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要求各部門不折不扣地執行好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高標準嚴要求將各項應急措施落到實處。
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橙色預警」應急措施包括: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築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車、砂石車等易揚塵車輛運輸;按空氣重污染期間工業企業停、限產分預案確定的名單,對有關企業分別實施停產或限產減排30%污染物的措施;在現有「禁放」「禁燒」範圍的基礎上,全市範圍禁止煙花爆竹燃放、露天燒烤。
政府:嚴控公車上路
針對持續空氣重污染天,北京市政府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污染減排措施應對空氣重污染工作的通知》,要求黨員幹部帶頭綠色出行,號召廣大市民積極響應,參與減排行動。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嚴格控制各類會議、嚴格控制機動車上路行駛。
與此同時,北京市有關部門聯合展開督查行動,重點督查工業企業落實橙色預警措施情況以及露天焚燒、露天燒烤、施工工地覆蓋、渣土車等控制情況。
企業:工業停產減產
據不完全統計,「霧霾周」期間北京140餘家工業企業停產減產,實現工業減排。同時,全市範圍內禁止露天燒烤,施工工地則加強對揚塵的控制,停止土石方和建築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車、砂石車等易揚塵車輛運輸,增加灑水降塵頻次。
25日,40餘家在京建築開發、建築施工、建築垃圾運輸企業代表簽訂了《落實綠色施工自律承諾書》,承諾綠色施工。 「我單位承諾:施工現場嚴格落實5個100%,即工地沙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車輛100%沖洗車輪、拆遷100%灑水降塵、暫不開發處100%綠化……」施工現場管理、主要道路硬化、土方運輸、車輛沖洗、渣土運輸、應急預案啟動時的管理等內容都在承諾書中有明確規定。
市民:不開車堅持到霾散
「看這天氣,實在不忍心開車。」因為霧霾,市民小燁放棄了開車,每天都乘公交車,再換乘地鐵去上班。
小燁表示,只能盡自己所能讓天快點藍起來,自己坐公交出行,會一直堅持到霧霾散去為止,他的很多同事最近也都不開車了。
新京報對北京102名私家車車主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四成的車主在霧霾天裡為減少排放而少開車。其中八成車主是因連續幾天霧霾不散而減少開車。車主袁先生是名國企職工,自本週一以來,他都是坐地鐵上班,「黃色預警變成橙色,應該是霧霾更嚴重吧,作為城市的一分子,響應號召少開車。」
為支持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市公交集團還特別增加了運力,「霧霾周」期間配備了200部機動車加入運營,重點投入城鄉結合部、地鐵接駁處等線路,全部公交線路都提前半小時進入早高峰運營,增加運力。
霧霾警示城市功能定位
「霧霾周」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北京市的發展與定位,此次習近平在北京視察後,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點要求,則給出明確的答案。北京擔負著「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職責,長期目標是「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由此習近平提出,「要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特別是工業項目選擇,突出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增強區域人口均衡分佈,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習近平還要求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要提升城市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形成適度超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功能體系,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高度負責精神,打造首都建設的精品力作」。
從城市管理方面,習近平則提出「現代化」的管理要求,「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強市政設施運行管理、交通管理、環境管理、應急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
習近平還明確提出治霾的具體舉措,要求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採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支招治霾
強勢政府與新技術 一個不能少
20日起席捲中國中東部地區的這次大範圍、高強度霧霾,一度籠罩中國從東北至西南143平方公里國土,全國58個城市PM2.5「爆表」,陷入重度及嚴重污染。專家警告,這種長時間的持續霧霾,恐在未來呈現常態化,這也意味著治霾是一場持久戰,也是一場拉鋸戰。
污染排放超環境承載力
什麼原因使此次霧霾遲遲不退?環保部分析,污染排放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氣象條件不利,污染物難以及時擴散;以及機動車、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污染等因素是主因。
從地形和天氣原因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認為,長時間持續的霧霾,未來可能常態化。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氣環流趨勢是,帶來污染的夏季東南風加強,促進擴散的冬季西北風減弱。隨著污染物排放累積,當其與氣象條件臨界點重合時,霧霾爆發。
如果說,氣象條件是誘因,北京污染物排放超過環境承載力,則是霧霾頻發的根源所在。2012年發佈的《北京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目前北京市污染排放總量居高不下,減排壓力巨大。統計顯示,近十多年來,北京市常住人口以年均約60萬人的速度增長,2012年達到2069.3萬人,機動車保有量達520萬輛。早已大大超過了北京市的環境承載力。
治霾需京津冀總體佈局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昕則認為,北京空氣污染主要來源於燃煤、機動車、揚塵和工業等排放,呈現明顯的複合型污染特徵,國外50多年依次經歷的煤煙型污染、工業污染、機動車污染同時集中體現,加之北京市生態系統脆弱,大氣自淨能力較弱,致使排放總量明顯超過環境自然承載能力,並受區域傳輸影響,令空氣污染嚴重。
李昕認為,北京大氣治理難以獨善其身,無論污染排放的總量控制,還是經濟發展佈局,都應在京津冀區域內進行總體規劃和協調,要對京津冀區域進行產業格局調整,從區域整體利益考慮重新進行經濟佈局,一些高科技產業也有必要從經濟發達的北京向相對落後的河北等轉移,在區域內提供水平相對均衡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帶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和人口向周邊地區分散。
李昕指出,目前京津冀區域雖初步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但局限於行政屬地管理制度,總體協調力尚顯不足。由此,李昕建議,國務院牽頭成立高級別的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專門協調機構,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區域內污染排放和經濟發展。根據自然承載能力規劃京津冀產業發展的空間佈局,形成資源互補、經濟一體化發展格局。
治霾需新技術和強勢政府
海外專家也在北京治霾出招。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霧霾形成的元兇之一是汽車的尾氣排放。在靜風的時候,汽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陽光的紫外線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次污染物,形成光化學煙霧,即中國目前遭受的霧霾。
這一認知,在1943年美國洛杉磯第一次遭受大面積嚴重霧霾後的7年,也就是在1950年後才被揭示出來,當時洛杉磯環保部門認為85%的霧霾來自汽車尾氣排放。
而現在,北京車輛總數在2012年底就已經超過500萬輛,是當時洛杉磯的兩倍多。
據報道,由於洛杉磯是最早強制使用尾氣淨化器的城市,結果不但治理了霧霾,同時還為美國打造了一批目前在世界上領先的尾氣淨化器生產廠商,讓美國人掌握了尾氣淨化器最關鍵的核心生產技術。
洛杉磯的經驗給北京什麼啟發?第一是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並不一定就是對立體;第二是環境治理尤其是對目前霧霾的治理,最終還是需要依靠發展新技術;第三為盡快有效治理霧霾,一個有決心的強勢政府會更有作用,因為一旦有了新技術,強勢政府就可以使用政府資源,以最快速度強力支持新技術的推廣使用。
報道認為,為求兩全之美,既要發展汽車工業,又要減排治霾,在現有的技術下,只有發展電動汽車,讓汽車零排放,或發展燒酒精的車,排出的是水。
治霾亦無法一蹴而就、立竿見景。縱觀歐美發達國家的污染治理經驗,治理霧霾無不是經歷了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英、法、美等發達國家均經過了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且都是先治理了大顆粒物後,再治理PM10, 再到PM2.5,是一個逐漸漸進的過程。美國1997年推出了PM2.5的標準,到2000年才實現PM2.5監測的常規化,2000至2010年10年間,PM2.5總體僅下降5個微克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