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燕譽堂負責人蔣靄玲
港島荷李活道古玩街上有家「燕譽堂」,只聽這名號就頗有書卷味和文化氣息,如果你有機會登門作訪客,就會發現燕譽堂與街上左鄰右里的古董店就是不一樣,它雖然同樣是出售中國古玩,包括古董傢具、陶器、石雕、文房雅玩及青銅器等的店舖,但店內的陳設、陳列更似一間小型的博物館,或是一家文化學術機構。筆者近日藉採訪該店的負責人蔣靄玲小姐,感受了燕譽堂內濃密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氛圍。
燕譽堂今年首度參展香港「國際古玩展」,首次參與,他們便租用了兩個攤位,160多呎的場地計劃佈置的展品不多,約只有十件。據蔣靄玲介紹,燕譽堂是次的參展理念志在推廣,並非著眼於做生意,她表示:「展期雖然不長,燕譽堂都認真看待,由專業設計師在展位上營造一個優雅、恬靜、富內涵的小天地,將參觀者帶入古人鑒賞美學的境界。令到觀賞者有空間,無壓力,認真欣賞,細緻觀察,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如果有進一步興趣者,我們可以建立互動關係,邀請其到店舖來作更廣泛的交流。」
只推出十件展品,蔣靄玲認為,區區十件講多當然不算多,講少,如果件件都是精品,十件就不算少了,因此在挑選時幾經精心構思設計,選有內涵有代表性的國粹精品,好中揀好,精益求精。十件展品中,有香几,上面擺放高古青銅彝鼎,鼎內點燃沉香,一縷縷澹煙飄散,幽香浮動,裊裊瀰漫華夏香道古文化。十件展品,還有古傢俬、文房雅玩,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幀書法掛軸,一件是讀者都非常熟悉的、維新派領軍人物、我們粵人的康有為作品;另一件同是清朝楊守敬的書法。
對楊守敬,蔣靄玲特別介紹:楊守敬是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曾出使日本,不懈收集散佚在日本的我國古籍,並翻印重刻,對善本書籍貢獻良多。藏於日本京都的我國現存最早、也是至今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保留下來的古琴曲譜《碣石調幽蘭》,是唐人手寫卷子譜,保持早期文字譜的記寫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就是楊守敬當日訪求古書之時,被其發現旋即將影印本傳回國內。她強調:「燕譽堂希望入場人士觀賞楊守敬字幅的同時,了解、熟悉楊氏對祖國傳統文明的癡迷精神,欣賞先賢堅於守護的古道熱腸,激發大家共同維護中國歷史文化家園的自覺性。燕譽堂作為商人,特別是從事文化產業的商人更要帶起,與眾人一道建立起推廣、發揚光大傳統中國文化的渠道。」 ■麥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