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18名學者昨日共同發表2017特首普選方案,提出在提名程序正式展開前,引入所謂「公民推薦」的程序,只要獲得2%、即大約7萬名登記選民的提名,即可成為「參選人」,再由提名委員會決定是否接納有關人士成為正式候選人,並聲稱該方案符合憲制框架。不過,全國政協常委劉漢銓指出,所謂「公民推薦」將對提委會構成壓力,將變相削弱提委會的實質提名權。
獲2%選民聯署 交提委會考慮
18名分別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學院、樹仁大學及琤芮瑊z學院的學者,包括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講師名譽教授黃宏發等,他們在昨日記者會上提出「雙軌制」政改方案建議,在提委會提名的同時,在特首提名程序正式展開前引入所謂的「公民推薦」的法定程序,只要獲2%登記選民,即約7萬人,最多10萬人聯署,將取得資格成為「參選人」,交提委會考慮是否能正式提名為特首候選人,惟他們不要求提委會「必須確認」。
在提委會組成方面,他們認為參照目前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人數,但建議擴大各分組別的選民基礎,例如增加個人票等,而在特首提名程序的正式階段中,他們建議維持現行選舉委員會八分之一委員數目的提名門檻,並反對「全票制」。
他們並建議,在特首普選投票階段,方案建議採用「兩輪投票制」,倘首輪取得逾半選票將成功當選,否則最高票的2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再決勝負,取得過半數支持者方能當選。
倡議人之一、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方志睆晼A方案是在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決定框架內,實現容許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的目標,相信方案會獲得反對派及建制派間的溫和人士接納。
張達明則稱,「公民推薦」並不排除其他推薦方式,例如政黨及提委會成員推薦,認為他們倡議的方案有架空提委會,更可及早將民意帶入提委會讓其恰當地行使提名權。
被問及北京大學法律學者饒戈平早前曾表示,「公民推薦」也不符合憲制框架的規定,張達明就稱,對方的說法是關注有沒有削弱提委會的實質提名權,強調他們提出的方案並無架空提委會。
劉漢銓昨日在與傳媒茶躓伎出,即使有參選人獲得10萬人「推薦」,倘對提名委員會「構成壓力」,也是在削弱提委會的實質提名權。
他舉例指,倘有人因謀殺被控,傳媒在審訊過程中報道案件詳細資料,即屬妨礙司法公正,此亦對法官或陪審員「構成壓力」,影響了法院的審判權。 雖然「審訊」和「提名」不能相提並論,但兩者背後的法律原則是一致的:審判功能在法院,提名功能在提委會,提名權及普選是「各司其職」。
林鄭:需知是哪種形式「公薦」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晚在回應有關方案時表示,她昨日上午已接獲有關文件,並強調「公民推薦」是否可以考慮,首先需要知道是哪種形式的「公民推薦」,而提名程序的最重要地方是不能削弱或繞過提委會的實質提名權。同時,提委會的組成需有廣泛代表性,並按「民主程序」提名。
她續說,特區政府在諮詢期內不會具體仔細評論個別方案,以免被人覺得是先入為主。但她強調,任何回歸基本法的方案,認同和尊重基本法第四十五條下規定提名委員會有提名功能的,「不失為好的取態」,有助日後收窄分歧,建立共識。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晚在出席另一活動後被問及有關建議方案時表示,他不會評論「公民推薦」是否符合基本法,但表示政改諮詢專責小組已相約對方本月會面進一步了解方案,又重申當局歡迎社會各界提出不同方式、可幫助凝聚共識的具體意見,倘各方意見能「避重就輕」,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